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正覺的《偈頌二百零五首》
全文:
我住汝亦住,我行汝亦行。
結制順諸佛,禁足護眾生。
金鎖無須兩頭動,靈犀有暈中間明。
泥牛入海恰半夜,木雞喚月看五更。
雲倚山是父子,眼約眉為兄弟。
三世同參或一段合宗家之事,大千等量破微塵出自己之輕。
瓊林寸寸寶,旃檀片片馨。
物物頭頭有平出底多許,心心法法無外來底一星。
抹抹撻撻憨皮袋,跛跛挈挈常不輕。
無是無非長默默,非凡非聖獨惺惺。
蒲*團坐倚無他事,永日寥寥謝太平。
參考注釋
三世
(1) 三代,常指祖孫三代
(2) 在美洲,尤指在美國出生並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同參
(1).共同參與。《南史·沉演之傳》:“ 景仁 尋卒,乃以後軍長史 范曄 為左衛將軍;與 演之 對掌禁旅,同參機密。”
(2).佛教語。謂共同參謁一師。亦為同事一師之佛教徒之互稱。 宋 王安石 《驢》詩之一:“臨路長鳴有真意, 盤山 弟子久同參。”《景德傳燈錄·令遵禪師》:“ 勤 曰:‘吾久侍丹霞,今既垂老,倦於提誘,汝可往謁 翠微 ,彼即吾同參也。’”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六:“於是供主便向大家感謝的施禮說:‘同參的攝照!’”
(3).共同參悟研究。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上:“禪宗論 雲間 有三種語:其一為隨波逐浪句,謂隨物應機,不主故常;其二為截斷眾流句,謂超出言外,非情識所到;其三為函蓋乾坤句,謂泯然皆契,無間可伺……若有解此,當與渠同參。” 宋 劉克莊 《即事》詩之二:“晚覺齊民書最要,惜無幽士肯同參。”
一段
一部分
一段樹幹
宗家
(1).同族,本家。《漢書·韋玄成傳》:“室家問 賢 當為後者, 賢 恚恨不肯言。於是 賢 門下生博士 義倩 等與宗家計議,共矯 賢 令,使家丞上書言大行,以 大河 都尉 玄成 為後。” 顏師古 註:“宗家, 賢 之同族也。”《後漢書·耿純傳》:“是時郡國多降 邯鄲 者, 純 恐宗家懷異心,迺使 訢宿 歸燒其廬舍。”
(2).用於稱同姓。 宋 無名氏 《范文正公言行拾遺事錄》:“公為人作銘文,未嘗受遺,後作 范忠獻 銘,其子欲以金帛謝,拒之。乃獻以所畜書畫,公悉不收,獨留《道德經》而還,戒之曰:‘此先君所藏,世之所寶,某竊以為宗家惜之,毋為人得也。’”
大千
“ 大千世界 ”的省稱。 晉 道恆 《釋駁論》:“故神暉一震,則感動大千。” 宋 蘇軾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詩:“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趙朴初 《滿庭芳·為人民大會堂作》詞:“氣吞大千, 天安門 外, 泰岱 壯嚴。”
等量
相等的量或數
等量減等量,則得數為零
微塵
(1).佛教語。色體的極小者稱為極塵,七倍極塵謂之“微塵”。常用以指極細小的物質。《大毗婆沙論》卷一三六:“應知極微是細色。不可斷截破壞貫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長非短,非方非圓,非正不正,非高非下,無有細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見,不可聽聞,不可齅嘗,不可摩觸。故説極微是最細色。此七極微,成一微塵。是眼識所取色中最微細者。”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何故信凡人之臆説,迷大聖之妙旨,而欲必無 恆 沙世界,微塵數刼也?”《北齊書·樊遜傳》:“法王自在,變化無窮,置世界於微塵,納 須彌 於黍米。” 唐 張喬 《雨中宿僧院》詩:“勞生無了日,妄念起微塵。” 清 龔自珍 《法性即佛性論》:“十方,三世,所有微塵非他,知見而已矣。”
(2).極細小的塵埃。 唐 崔珏 《和人聽歌》:“《巫山》唱罷行雲過,猶自微塵舞畫梁。” 魯迅 《吶喊·阿Q正傳》:“他早就兩眼發黑,耳朵里嗡的一聲,覺得全身仿佛微塵似的迸散了。” 艾青 《光的讚歌》七:“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生命,人世銀河星雲中的一粒微塵,每一粒微塵都有自己的能量,無數的微塵匯集成一片光明。”
(3).喻指卑微不足道者。常用作謙詞。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二:“ 劉夫人 曰:‘ 周生 ,爾知積業樹因從何而來,得如今日乎?’ 子良 答曰:‘微塵下俗,實所不究。’” 前蜀 杜光庭 《洋州宗夔令公本命醮詞》:“伏念臣獲以微塵,累叨皇澤,入參輔衛,出領藩維。” 康有為 《蘇村臥病寫懷》詩:“縱橫宙合一微塵,偶到人間閲廿春。”
自己
(1) 自身;本身
一個人需要很長的時間才發現別人與自己有多大的不同
(2) 屬於某人自身的或某物本身的
我自己的父親
釋正覺名句,偈頌二百零五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