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塘上四首·其三》
全文:
葦廬灶戶日煎鹽,辛苦蠅頭覓潤沾。
噓𤒦胼胝耐燥濕,厚資原是富商兼。
參考注釋
胼胝
皮膚等的異常變硬和增厚
手足胼胝
燥濕
(1).乾燥和潮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菑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呂氏春秋·重己》:“昔先聖王……其為宮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溼而已矣。” 高誘 註:“燥謂陽炎,溼謂雨露。”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絃。” 清 譚嗣同 《與沉小沂書》之二:“凡物春夏則漲,秋冬則縮,寒暑燥濕使然也。”
(2).指日常生活起居。《漢書·丙吉傳》:“ 吉 即時病,輒使臣 尊 朝夕請問皇孫,視省席蓐燥濕。”《三國志·吳志·駱統傳》:“常勸 權 以尊賢接士,勤求損益,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其燥溼,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義。”《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人之居處,避濕就燥。問其燥濕者,問其居處何如也。” 清 梅曾亮 《朱孺人墓志銘》:“吾婦幼失母,專其事母者事父,及後母遺腹弟。調燥濕,御侵侮,皆與其勞。”
(3).指世態炎涼。 漢 蔡邕 《辭郡辟讓申屠蟠書》:“﹝ 申屠蟠 ﹞安貧樂潛,味道守真,不為燥溼輕重,不為窮達易節。” 唐 陸龜蒙 《幽居賦》:“頌厥土之三壤,託高風之四鄰,纔祛燥濕,稍遠囂塵。” 宋 司馬光 《昔別贈宋復古張景淳》詩:“皎如百鍊精,不為燥濕易。”
(4).中醫指燥熱或寒濕的症侯。《醒世恆言·李道人獨步雲門》:“醫者意也……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與他分個燥濕。”
富商
擁有大量錢財的商人。《國語·晉語八》:“夫 絳 之富商,韋藩木楗以過於朝,唯其功庸少也,而能金玉其車,文錯其服,能行諸侯之賄,而無尋尺之祿,無大績於民之故也。”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風塵不起,囹圄寂寞,富商野次,宿秉停菑。”《宋史·洪邁傳》:“﹝ 邁 ﹞謂宜募瀕海富商入船予爵,招善操舟者以補水軍,上嘉之。”
乾隆名句,塘上四首·其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