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道潛的《次韻少游寄李齊州》
全文:
畫船京口見停橈,蕭灑渾疑謝與陶。
但把好山供勝踐,不將餘論掛塵勞。
諫垣天上經焚草,藩國年來屢夢刀。
北客近傳新政美,未嘗因物強吹毛。
參考注釋
新政
新的政策
參預新政。——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未嘗
(1) ——加在否定詞前面,構成雙重否定;不是
這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2) 不曾
終夜未嘗合眼
未嘗不嘆息。——諸葛亮《出師表》
所未嘗行。——《資治通鑑·唐紀》
未嘗識書具。——宋· 王安石《傷仲永》
未嘗有言。——明· 劉基《賣柑者言》
吹毛
(1).比喻事情易為,不費大力氣。《韓非子·內儲說下》:「去 仲尼 猶吹毛耳。」 唐 司空圖 《成均諷》:「 龜山 遠蔽,迷津則原類吹毛;《魚藻》陳規,式宴則唯思在 鎬 。」
(2).形容刀劍鋒利,吹毛可斷。 唐 李頎 《崔五六圖屏風各賦一物得烏孫佩刀》詩:「 烏孫 腰間佩兩刀,刃可吹毛錦為帶。」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鋒先衣染血,騎突劍吹毛。」 仇兆鰲 註:「舊註:『《吳越春秋》:「 干將 之劍,能決吹毛游塵。」』考本書無此語。」 宋 司馬光 《留別東郡諸僚友》詩:「豈徒 豐 獄吹毛利,兼有 秦 臺照膽明。」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二折:「這劍比那太阿無光,鏌鎁無神,臣闕無威。你可休將他小覷的輕微不貴,端的個有吹毛風力。」
(3).見「 吹毛求疵 」。
釋道潛名句,次韻少游寄李齊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