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清遠的《標指六偈(並敘)·入道》
全文:
道本無瑕,擬心已差。
才生眹兆,遍界空花。
若欲全舉,除非直與。
不用增添,現成規矩。
洞徹根源,法法周圓。
靈明法爾,妙絕言詮。
言詮不得,得亦差忒。
迥出根塵,古今取則。
存不可見,亡兮對面。
匪存匪亡,森羅自現。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心法齊照,境智甚深。
心忘照滅,境智同歇。
一道通同,十方俱攝。
生死涅槃,元無兩般。
四生六道,息苦停酸。
平等大道,無有邪正。
胡漢不來,欲何為鏡。
像虛鏡皎,鏡像斯照。
像去鏡亡,千聖非妙。
此門難入,唯君自息。
若入此門,半錢不直。
不直半錢,萬國爭觀。
所以說雲,大道體寬。
參考注釋
四生
佛教分世界眾生為四大類:一、胎生,如人畜;二、卵生,如禽鳥魚鱉;三、濕生,如某些昆蟲;四、化生,無所依託,唯借業力而忽然出現者,如諸天與地獄及劫初眾生。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 梁 高祖 武皇帝 紹隆三寶,弘濟四生。” 唐 王維 《為僧等請上佛殿梁表》:“然後以無礙慧,大化羣物,將使四生皆度。” 元 鄭廷玉 《忍字記》第三折:“想我佛門中,自一氣纔分,三界始立,緣有四生之品類,遂成萬種之輪迴。”參閱《法苑珠林》卷八*九。
六道
(1).謂耳、目、鼻、口及下*體之前後二孔。《管子·君臣下》:“四肢不通,六道不達,曰失。” 尹知章 註:“六道,謂上有四竅下有二竅也。”
(2).佛教語。謂眾生輪迴的六去處: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 南朝 陳 徐陵 《報德寺剎下銘》:“三心斷縛,六道除怨。”《新唐書·傅弈傳》:“ 西域 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塗六道嚇愚欺庸。”
停酸
謂受盡苦楚。
釋清遠名句,標指六偈(並敘)·入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