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登永佑寺舍利塔作歌》
全文:
玲瓏九層塔,江南則夥江北無。
我因南巡忽欲肖傑搆,曾仿六和報恩之塔於京都。
一圮一燬終弗蕆厥事,亦吟志過之作語出於衷實非誣。
同時建於此者乃無恙,鑒前轍命改築為以徐。
閱十年斯巍然成窣堵,秋巡拾級乃得暢意觀宏模。
八窗洞達琉璃道,曾非枝撐蔽虧之處尋幽途。
上造天門通顥氣,其下惟有青雲扶。
列水咫尺細似帶,塞山遙拱圍如郛。
豎窮萬古橫遍十分界,到此一彈指頃皆空諸。
何況形家之言本誕幻,區分南北為拘墟。
試看舍利光煥永佑矗林閭,因之詰戎馭遠懷久圖。
參考注釋
南巡
天子巡行南方。《書·舜典》:“五月南巡守,至於 南嶽 。”《宋書·文帝紀》:“昔 漢章 南巡,加恩 元氏 。” 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 朱成公 扈駕南巡,給輿後,遂賜常乘。” 清 王士禛 《過汜光湖懷古》詩:“如何萬乘尊,南巡來 建康 。;”
六和
(1).謂以滑、甘調製酸、苦、辛、鹹四種滋味。《禮記·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 鄭玄 註:“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皆有滑、甘,是謂六和。” 孔穎達 疏:“以四時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為六也,是為六和也。”按 鄭 注系據《周禮·天官·食醫》經文。後用以指多種美味。 南朝 梁 沉約 《需雅》之二:“五味九變兼六和,令芳甘旨庶且多。”
(2).佛教語。謂身和(共住)、口和(無諍)、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 宋 黃庭堅 《仰山簡和尚真贊》:“不戒而六和恭敬,不禪而十方清浄。”
報恩
報答所受到的恩惠
京都
(1) 國都。京師
有京都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始稱於司*馬*晉時,因景王(司馬師)諱師,故稱京師為京都;或指日本故都,又稱西京,在本州島西南
乾隆名句,登永佑寺舍利塔作歌名句
名句推薦
標韻俱從指下生,妖妍獨向毫端吐
李應徵《薛素臨趙承旨 * 美人圖歌(有引)》隔牆桃與李,各作一番春
顧隨《臨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