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顏復的《再寄雲門運禪師》
全文:
雲門山巔櫻葉青,雲門山腳陰溪鳴。
山翁毀服懼世榮,大心圓靜無能名。
松間一飯養槁形,石壁幾見秋苔生,愛山不免搜其情。
綴拾短闋成長行,施子傳來奇可驚。
爽闊空谷天外聲,高風擺盪疑莖英。
參考注釋
雲門
(1). 周 六樂舞之一。用於祭祀天神。相傳為 黃帝 時所作。《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鹹》、《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鄭玄 註:“此 周 所存六代之樂, 黃帝 曰《雲門》、《大卷》。 黃帝 能成名萬物,以明民共財,言其德如雲之所出,民得以有族類。”《舊唐書·音樂志一》:“按古六代舞,有《雲門》、《大鹹》、《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 殷 之《大濩》, 周 之《大武》,是古之武舞。” 章炳麟 《訄書·辨樂》:“古之作樂,各用其宮。”自註:“如《大司樂》:舞《雲門》,則圜鍾為宮。”
(2).高聳的大門。多比喻富貴之家。《古文苑·孔融<雜詩>之一》:“高明曜雲門,遠景灼寒素。” 章樵 註:“雲門謂門第穹崇,上侵雲漢。” 唐 李華 《含元殿賦》:“玉宇璇階,雲門露闕。” 宋 桑世昌 《蘭亭博議·御札一軸三紙藏右司黃犖家》:“珍藏既出於雲門,傳刻僅留於朔塞。”
(3). 漢 雲陽縣 的城門。《文選·班彪<北征賦>》:“歷 雲 門而反顧,望通天之崇崇。” 李善 註:“ 雲陽 ,古縣,在 池陽 西北,屬 右扶風 。雲門,即 雲陽縣 門也。《漢書》: 左馮翊 有 雲陽縣 。”
(4).山門。借指寺廟。 唐 杜甫 《惠義寺送王少尹赴成都》詩:“雲門青寂寂,此別惜相從。” 唐 陸龜蒙 《新秋月夕客有自遠相尋者》詩之一:“雲門老僧定未起,白閣道士遙相迎。” 唐 尚顏 《寄荊門鄭準》詩:“不許姓名留月觀,終攜瓶錫去雲門。”
(5).急流的出口。因水氣狀如雲霧,故稱。《文選·左思<蜀都賦>》:“指渠口以為雲門,灑滮池而為陸澤。” 張銑 註:“言水自渠而灌田,故指渠口為雲門,猶雲來則雨至也。” 唐 杜甫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之六:“風磴吹陰雪,雲門吼瀑泉。”
(6). 蜀 的代稱。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煙沉冰井,雨歇 雲門 。” 倪璠 註:“此以《蜀都賦》有雲門,故以 雲門 指 蜀 。” 唐 崔塗 《入蜀赴舉秋夜與先生話別》詩:“ 雲門 一萬里,應笑又擔簦。”
(7).指谷口。 晉 惠遠 《廬山東林雜詩》:“有客獨冥游,徑然忘所適。揮手撫雲門,靈關安足闢。” 唐 馬戴 《早發故山作》詩:“雲門夾峭石,石路蔭長松。”
(8).山名。在 浙江 紹興 南。亦名 東山 。山有 雲門寺 。 南朝 梁 處士 何胤 曾居於此。《梁書·文學傳下·王籍》:“﹝ 王籍 ﹞除輕車 湘東王 諮議參軍,隨府 會稽 。郡境有 雲門 、 天柱山 , 籍 嘗游之,或累月不反。” 宋 方岳 《水調歌頭·壽趙文昌》詞:“胸有 雲門 禹穴 ,筆有禊亭 晉 帖,風露洗脾肝。秋入 紫宸殿 ,磨玉寫琅玕。”
(9).山名。在 山東省 青州市 南。一名 雲峰山 。 清 周亮工 《雲門送胡元潤還白下》詩:“屴崱君能到, 雲門 得暫停。”
(10).山名。在 廣東省 乳源瑤族自治縣 北,連 樂昌縣 界。山有 雲門寺 。 五代 文偃禪師 居此。參見“ 雲門宗 ”。
(11).佛教宗派名。即雲門宗。 宋 陳師道 《請興化禪師疏》:“某公尊者承佛受記為世導師,紹雲門之正宗,分慧林之半座。”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至雲門之訶佛,則非特破相,而亦破名。”參見“ 雲門宗 ”。
(12).人體穴位名。位於前胸外上方,當鎖骨外端下緣。《素問·水熱穴論》:“雲門、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寫四支之熱也。” 王冰 註:“雲門在巨骨下,胸中行兩傍。”
山巔
亦作“ 山顛 ”。山頂。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仰視山顛,肅何千千。”《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卒矣” 漢 鄭玄 箋:“卒者崔巍也。謂山巔之末也。” 唐 杜甫 《夔州歌十絕句》之四:“ 赤甲 白鹽 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 魯迅 《集外集拾遺·懷舊》:“山顛喬木雖略負日腳,而山趺之田禾已受夜氣。” 蕭乾 《初冬過三峽》:“過 瞿塘峽 ,山巔積雪跟雲絮幾乎羼在一起。”
山腳
亦稱“山麓”。山的靠近*平地的地方
陰溪
山北的溪水。 唐 方乾 《題龍瑞觀兼呈徐尊師》詩:“遠壑度年如晦暝,陰溪入夏有凌澌。”
顏復名句,再寄雲門運禪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