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寄題道場山用蘇東坡游道場山何山詩韻》
全文:
道場何山本同麓,或勝在頂或在谷。
東坡詩熟我胸中,每思勝處試托足。
餘杭西望白雲漫,其下玉局曾游盤。
儒傳何楷僧如訥,俱成往事付流湍。
省方今歲當春出,要在民瘼咨前席。
頗聞吳興耕織勤,梯田寸地桑麻植。
縱懷螺黛與煙鬟,欲往寧弗勞民間。
以此竟罷命巡蹕,寄題遙自鳳凰山。
蘇詩偶復和一旦,那論得全及得半。
望湖亭畔漫泐碑,漊港疏治廑顧嘆。
參考注釋
東坡
(1).東邊坡地。 唐 蘇頲 《先是新昌小園期京兆尹一訪茲願不果率然成章》詩:“寂寞東坡叟,傳呼北里人。” 唐 白居易 《東坡種花》詩之二:“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
(2).地名。在 湖北省 黃岡縣 憢東。 宋 蘇軾 《東坡》詩:“雨洗 東坡 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3). 宋 蘇軾 自號 東坡居士 ,因以“東坡”為其別稱。 宋 施彥執 《北窗炙輠》卷上:“昨 強幼安 來説話,引援甚富。某謂之曰:‘若此者, 六一 語;若此者, 溫公 語;若此者, 東坡 語;若此者, 山谷 語; 強幼安 語卻在甚處?’”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東坡 為詩,無非譏切時政,借曰意在愛君,亦從諷諫可也。” 清 吳汝綸 《與楊伯衡論方劉二集書》:“於八家則 望溪 近 歐 曾 ,而 海峰 近 東坡 。”參見“ 東坡居士 ”。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狀態。《孟子·離婁上》:“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史記·蘇秦列傳》:“是故明主外料其敵之彊弱,內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詩:“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臉上一團正氣,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誠。”
勝處
美好的地方。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清水》:“南峰北嶺,多結禪棲之士,東巖西谷,又是剎靈之圖;竹柏之懷與神心妙遠,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為勝處也。”《敦煌變文集·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承供養者,現世福資,為亡者轉生於勝處。” 明 唐順之 《石屋山志序》:“ 石屋 者, 安成 山水之勝處也, 彭君 隱焉而樂之。”
托足
容身;立腳。 明 袁宏道 《徐文長傳》:“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 清 錢泳 《履園叢話·園林·樂圃》:“家產入官,無托足之地。” 徐遲 《黃山記》:“沒有扶手,僅可托足,果然驚險。”
乾隆名句,寄題道場山用蘇東坡游道場山何山詩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