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方守敦的《甲辰秋,光炯為興皖學,往來湘滬間,與予晤皖上,江頭對飲,感而有作,依韻和之》

全文:
曲突徙薪真過計,不知非笑客何來
江湖雙影幾千里,風雨同心三百杯。
杳冥雲容山鬼泣,迢遙蠶路蜀丁開。
群公袞袞方酣宴,且願王郎歌莫哀。

參考注釋

曲突徙薪

有一家的煙囪很直,旁邊堆著許多柴火,有客勸主人改建彎曲的煙囪,把柴火搬開,不然有著火的危險,主人不聽,不久果然發生了火災(見於《漢書·霍光傳》)。比喻事先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過計

(1).錯誤的謀劃。《孔叢子·對魏王》:“然則君不猜於臣,臣不隱於君,故動無過計,舉無敗事。” 宋 葉適 《外論二》:“夫北虜乃吾仇也,非復可以夷狄畜;而執事者過計,借夷狄之名以撫之。” 明 李東陽 《勤政》詩:“聖世怠荒非過計,國風勤儉有遺音。”

(2).過多的考慮。《荀子·富國》:“ 墨子 之言,昭昭然為天下憂不足。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 墨子 之私憂過計也。” 宋 劉子翬 《懷舊歌》:“憂煎過計祇自惱,且但努力耕吾田。” 明 馮夢龍 《量江記·李主內宴》:“吾所恃者 長江 天塹,彼縱武騎千羣,無所用之,不必過計,只合及時為樂。” 梁啓超 《復劉古愚山長書》:“書中謂今日顯禍,固在東南,隱患仍在西北,至哉言乎?嚮嘗竊竊過計,謂吾西北腹地諸省,風氣閡隔,人才乏絶,恐不足以自立。”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非笑

譏笑。《漢書·息夫躬傳》:“人有上書言 躬 懷怨恨,非笑朝廷所進。”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天下之人見其若是,遂相與非笑而詆斥之。” 吳玉章 《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二:“這一行動在開始雖然也曾遭到親友們的非笑,但因我堅決不動搖,隨後也就有些人跟著來學了。”

方守敦名句,甲辰秋,光炯為興皖學,往來湘滬間,與予晤皖上,江頭對飲,感而有作,依韻和之名句

詩詞推薦

曲突徙薪真過計,不知非笑客何來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