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讀論語》
全文:
泰伯章有曰,民可使由之。
既而繼之雲,乃不可使知。
當然所以然,朱子分注斯。
復引程子說,明不能使其。
化人有不能,聖教豈所宜。
用術非正道,詎應出宣尼。
是義謂未當,而久心蓄疑。
程朱求弗得,蓋強為之辭。
近從川路行,略得直解茲。
兩岸迎鑾民,數乃無萬伊。
歡欣近瞻就,摩肩疊跡隨。
但御舟一過,奔避如敗師。
渙然鳥獸散,躪藉相凌欺。
前見後來者,厥角先紛披。
殊不曉其故,細詢乃悉兮。
蓋緣地方吏,先以曉諭馳。
謂御舟之後,其舟即宮闈。
爾民宜速避,定當謹威儀。
此使知所致,不如由彼為。
曉百乃漏萬,那盡諭蚩蚩。
堯民順帝則,兩忘知識奇。
曰當曰所以,帝豈有分施。
宗元郭橐傳,此義或有窺。
參考注釋
蚩蚩
(1).敦厚貌。一說,無知貌。《詩·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毛 傳:“蚩蚩者,敦厚之貌。” 朱熹 集傳:“蚩蚩,無知之貌。” 宋 王禹偁 《君者以百姓為天賦》:“徒觀乎浩浩玄穹,蚩蚩黔首。”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張誠》:“翁輟泣愕然,不能喜,亦不能悲,蚩蚩以立。”
(2).惑亂貌;紛擾貌。 漢 揚雄 《法言·重黎》:“大國蚩蚩,為 嬴 弱 姬 。”《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於是素交盡,利交興,天下蚩蚩,鳥驚雷駭。” 李善 註:“《廣雅》曰:‘蚩,亂也。’” 呂延濟 註:“蚩蚩,猶擾擾也。” 清 姚鼐 《詠七國》:“蚩蚩六國主,蟲豸力爭競。”
(3).象聲詞。 茅盾 《速寫一》:“這是一個擦得耀眼的紫銅質的大傢伙,雖然關著嘴,可是那轉柄的節縫中卻蚩蚩地飛迸出兩道銀線一樣的細水,斜射上去約有半尺高。”
乾隆名句,讀論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