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佘翔的《哭林中丞二首·其一》
全文:
埋輪都下舊知名,當道豺狼敢橫行。
白馬忽隨丹旐去,風雲慘澹闔閭城。
參考注釋
白馬
(1).白色的馬。《左傳·定公十年》:“ 公子地 有白馬四。公嬖 向魋 。 魋 欲之。”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明 高濂 《玉簪記·鬧會》:“分經來白馬,洗鉢起黃龍。” 方然 《白色花·報信者》:“我底白馬喲!大風來了,別讓細砂與你長長的鬃毛蒙住你底眼睛。”
(2).古代用白馬為盟誓或祭祀的犧牲。《史記·呂太后本紀》:“ 高帝 刑白馬盟曰:‘非 劉氏 而王,天下共擊之!’”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禹 乃東巡,登 衡岳 ,血白馬以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騂毛白馬,珠盤玉敦,陳辭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
(3).古代以乘白馬表示有凶事。 唐 陳子昂 《祭孫府君文》:“白馬故人,青鳥送往。” 唐 李白 《古風》之三一:“白馬 華山君 ,相逢 平原里 。”參見“ 白馬素車 ”。
(4).見“ 白馬氐 ”。
(5).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滑縣 北。《戰國策·趙策二》:“今 秦 以大王之力,西舉 巴蜀 ,併 漢中 ,東收兩 周 而西遷九鼎,守 白馬 之津。”《韓非子·初見秦》:“決 白馬 之口以沃 魏氏 ,是一舉而 三晉 亡,從者敗也。”
(6).古縣名。 春秋 衛國 曹 (一作“漕”) 邑 。故治在今 河南省 滑縣 東。《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二月, 紹 ( 袁紹 )遣 郭圖 、 淳于瓊 、 顏良 攻 東郡 太守 劉延 於 白馬 。”
(7).古驛名。 唐 末 朱全忠 殺 裴樞 等三十餘人於此,並用 李振 言,沉其屍於 黃河 ,驛由此著名。 清 鈕琇 《觚賸·虎丘題詩》:“ 虞山 錢宗伯 ( 錢謙益 )以譴歸,有題詩 虎丘 刺之者曰:‘……昔去尚寬沉 白馬 ,今來應悔賣 盧龍 。’”參見“ 白馬清流 ”。
(8).複姓。見《通志·氏族四》。
丹旐
猶丹旌。 南朝 梁 何遜 《王尚書瞻祖日》詩:“昱昱丹旐振,亭亭素蓋上。” 唐 韓愈 《祭鄭夫人文》:“水浮陸走,丹旐翩然。” 明 無名氏 《運甓記·卜居求安》:“哀歌行欲絶,丹旐兩班班。”《清史稿·禮志十一》:“ 太宗 皇后 博爾濟吉特氏 崩,梓宮奉安宮中,正殿設几筵,建丹旐門外右旁。”
風雲
①風和云:天有不測~。 ②比喻變幻動盪的局勢:~突變。慘澹
(1) 光線暗淡
愁雲慘澹萬里凝。——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慘澹的月光,照射著雪地上的血跡
(2) 艱苦地;苦費心力地
慘澹經營
(3) 悲慘淒涼
慘澹人生
闔閭城
亦作“ 闔廬城 ”。 蘇州 的別稱。《史記·吳太伯世家》“ 吳太伯 ” 唐 張守節 正義:“ 吳 ,國號也。 太伯 居 梅里 ,在 常州 無錫縣 東南六十里……至二十一代孫 光 ,使 子胥 築 闔閭城 都之,今 蘇州 也。” 唐 李嘉祐 《贈別嚴士元》詩:“春風倚棹 闔閭城 ,水國春寒陰復晴。” 明 唐寅 《春日城西》詩:“衣試新裁襪試穿, 闔閭城 外暮春天。” 清 錢謙益 《夜泊滸墅關卻寄董太僕崇相》詩之二:“ 闔廬城 下雨蕭蕭,有客方舟共策 遼 。”
佘翔名句,哭林中丞二首·其一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白馬忽隨丹旐去,風雲慘澹闔閭城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