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祁順的《林憲副大用偕周梁石游鐵溪有聯句見示因次其韻》
全文:
停舟指點水雲東,四野無塵眼界空。
醉比杜陵忘酒債,窮非梅老見詩工。
千山草木三秋雨,兩岸人家一笛風。
笑我同心不同賞,病懷蕭索鬢飛蓬。
參考注釋
千山
(1).極言山多。 唐 柳宗元 《江雪》詩:「千山鳥飛絶,萬逕人蹤滅。」 宋 王安石 《古松》詩:「萬壑風生成夜響,千山月照掛秋陰。」
(2).山名。在今 遼寧省 西南部,為 長白山 的支脈。上有 月芽 、 缽盂 、 筆架 等十餘峰。奇峰迭聳,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稱。參閱《嘉慶一統志·奉天府·山川》。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三秋
(1) 指秋收、秋耕、秋播
(2) 指秋季的三個月
(3) 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曆九月
(4) 指三年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李白《江夏行》
兩岸
水流兩旁的陸地。《宋書·劉鍾傳》:「 循 先留別帥 范崇民 以精兵高艦據 南陵 ,夾屯兩岸。」 唐 李白 《望天門山》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元 薩都剌 《江浦夜泊》詩:「棹歌未斷西風起,兩岸菰蒲雜雨聲。」 茅盾 《子夜》一:「現在沿這 蘇州河 兩岸的各色船隻都浮得高高地,艙面比碼頭還高了約莫半尺。」
人家
(1) 代詞,指說話人或聽話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
(2) 代詞,指某個人或某些人
把信給人家送去
(3) 代詞,指說話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一笛
(1).指一支笛的聲音。 唐 沉彬 《金陵》詩之二:「一笛月明何處酒?滿城秋色幾家砧。」 宋 文天祥 《龍霧州覺海寺》詩:「一笛梅邊何滿子?子簔蘆外筆頭奴。」
(2).喻輕微的風聲。 唐 趙嘏 《華清宮和杜舍人》詩:「月鎖千門靜,天吹一笛涼。」 唐 杜牧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詩:「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宋 陸游 《飲張公父園》詩:「梅花自避新桃李,不為高樓一笛風。」
祁順名句,林憲副大用偕周梁石游鐵溪有聯句見示因次其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