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行己的《同舍劉子美將歸唐作詩見貽次韻以送其行》
全文:
我學比棘猴,漫費三年刻。
技成無所用,奔走虛南北。
儒生紛逐利,雅道日衰息。
乃獨資章甫,取售裸人國。
雖知自守重,豈若趨時得。
念慾障狂瀾,亮非一簣力。
吁嗟且置此,徒使氣填臆。
與子共師友,焉得久默默。
行行慎茲道,慰我*日惻惻。
參考注釋
自守
(1).自保;自為守衛。《穀梁傳·襄公二十九年》:“古者天子封諸侯,其地足以容民,其民足以滿城以自守也。”《史記·鄭世家》:“ 宋 頗與 厲公 兵,自守於 櫟 , 鄭 以故亦不伐 櫟 。” 唐 杜甫 《蒹葭》詩:“摧折不自守,秋風吹若何?” 梁啓超 《中國地理大勢論》:“ 揚子江 之上游也,其險足以自守,其富足以自保。”
(2).自堅其操守。 漢 揚雄 《解嘲》:“攫挐者亡,默默者存;位極者宗危,自守者身全。” 唐 韓愈 《閒遊》詩之二:“ 子云 祗自守,奚事九衢塵?” 明 方孝孺 《送吏部員外郎龔彥佐序》:“視其德如鄉閭時,不翕翕以趨勢,不瑣瑣以殉利,淡乎自守而不阿。” 清 姚石甫 《桐城麻溪姚氏登科記》:“自我參政府君通籍,至今又十四世,人且數千百計,孝弟未衰,皆清貧自守。”
豈若
猶何如。表示不如。《論語·微子》:“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趨時
亦作“趍時”。1.謂努力去適應當時的具體形勢、環境與條件。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周書》曰:‘凡彼聖人必趨時。’是故戰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通變》:“趨時必果,乘機無怯。”《資治通鑑·魏邵陵厲公嘉平五年》:“當今伐之,是其厄會;聖人急於趨時,誠謂今日。” 魯迅 《花邊文學·趨時和復古》:“我這裡所用的是普通所謂‘趨時’中的一部分:‘前驅’的意思。”
(2).抓緊時機;及時。《史記·貨殖列傳》:“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淮南子·原道訓》:“ 禹 之趨時也,履遺而弗取,冠掛而弗顧。非爭其先也,而爭其得時也。”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麻》:“又諺曰:‘五月及澤,父子不相借。’言及澤急也。夏至後者,匪唯淺短,皮亦輕薄。此亦趨時,不可失也。”《金史·侯摯傳》:“臣請盡力規畫,勸喻農民趨時耕種。”
(3).迎合潮流;迎合時尚。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體方貞以居直者,雖誘以封國,猶不違情以趨時焉,安肯躐徑以取容乎?” 唐 白居易 《陳中師除太常少卿制》:“不背俗以矯逸,不趍時以沽名。” 嚴復 《救亡決論》:“又何怪委贄通籍之後,以巧宦為宗風,以趨時為秘訣。”
(4).引申指時髦;趕時髦。《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説的 繼之 也笑了道:‘本來作假是此刻最趨時的事。方才我這裡才商量了一起命案的供詞。你想命案供詞還要造假的,何況別樣。’” 孫中山 《五權憲法》:“近來 中國 底學生們,他無論懂不懂,也要講無政府以為趨時,真是好笑。” 洪深 《屬於一個時代的戲劇》:“還有一點,可以無須乎多聲明的,就是《貧民慘劇》與《趙閻王》都是我閱歷人生,觀察人生,受了人生的刺激,直接從人生里滾出來的。不是趨時的作品。(做文字同穿衣裳一樣會求時髦。)”
周行己名句,同舍劉子美將歸唐作詩見貽次韻以送其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