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賢的《和陶詩·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全文:
夙昔慕前脩,行藏合自然。
天地為逆旅,此身無百年。
法度在方冊,中道不宜偏。
奈何益蹇滯,辛苦事田園。
雖值年歲豐,四壁空在廛。
適抱蒙莊戚,淒涼成獨眠。
自非大聖資,中情寧不遷。
興寄孤琴里,涕落寒燈前。
茅屋晨未啟,寂寂無炊煙。
陋巷屢空者,徒為尼父賢。
參考注釋
自非
(1).倘若不是。《左傳·成公十六年》:“唯聖人能外內無憂;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漢書·董仲舒傳》:“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盡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彊勉而已矣。”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自非 王子晉 ,誰能常美好?”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自非有為而為,則文不妄作。”
(2).自覺其非。 唐 韓愈 《復志賦》:“欲奔走以及事兮,顧初心而自非。”
大聖
(1).古謂道德最完善、智慧型最超絕、通曉萬物之道的人。《荀子·哀公》:“ 孔子 曰:‘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賢人,有大聖……所謂大聖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辨乎萬物之情性者也。’” 漢 揚雄 《法言·吾子》:“委大聖而好乎諸子者,惡覩其識道也。” 明 李贄 《題孔子像於芝佛院》:“人皆以 孔子 為大聖,吾亦以為大聖。”
(2).稱帝王。《呂氏春秋·君守》:“大聖無事,而千官盡能。”《史記·秦始皇本紀》:“大聖作治,建定法度,顯著綱紀。”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一:“帝曰:‘忠鯁之言固苦口而逆耳,蓋有所益也。設或無益亦無所害,又何必拒而責之?’大聖之度,慈厚若此。”
(3).佛教稱佛、菩薩。《法華經·方便品》:“今慧日大聖尊久乃説是法。”《無量壽經》卷上:“一切大聖,神通已達。”
(4).謂極有神通。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我女大聖,死經二十三年,猶能與生人交往。”
(5).指小說《西遊記》中的 孫悟空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齊天大聖》:“客言大聖靈著,將禱諸祠……入殿瞻仰,神猴首人身,蓋 齊天大聖 孫悟空 雲。”
中情
隱藏在心中的思想或情感
不察余之中情。——《楚辭·離騷》
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
不遷
(1).不移徙。《楚辭·九章·橘頌》:“受命不遷,生南國兮。”《韓非子·十過》:“﹝戎王﹞見其女樂而説之,設酒張飲,日以聽樂,終歲不遷,牛馬半死。” 漢 王褒 《洞蕭賦》:“託身軀於后土兮,經萬載而不遷。”
(2).不改變。《楚辭·九章·懷沙》:“離慜而不遷兮,願志之有像。” 朱熹 集註:“不以憂患改其節。”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君子信誓,不遷於時。”
(3).謂官爵不升遷。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民大譁,擁門不得解,丞一言而定, 汪文烈 亟稱之。後部中不遷不黜,而別選一官至,百姓閉門留丞,丞不可。”
李賢名句,和陶詩·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