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曾鞏的《瀑布泉》
全文:
飛泉一支天上來,寒影沉沉瀉龍穴。
山靈欲以怪動人,山路先冬積雪雪。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飛泉
(1).谷名。《楚辭·遠遊》:“吸 飛泉 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 洪興祖 補註引 張揖 曰:“ 飛泉 , 飛谷 也。在 崑崙 西南。” 漢 王褒 《九懷·通路》:“北飲兮 飛泉 ,南采兮芝英。”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互折窈窕以右轉兮,橫厲 飛泉 以正東。”
(2).噴泉。《後漢書·耿恭傳》:“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南史·何胤傳》:“ 胤 以 若邪 勢處迫隘,不容學徒,乃遷 秦望山 ,山有飛泉,迺起學舍。”
(3).瀑布。 唐 白居易 《與元微之書》:“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間。” 明 王猷定 《姑山草堂歌》:“我鄉 麻姑 之山四百里,上有百道神功之飛泉。” 陳毅 《題<長征會師圖>》詩:“上有無盡之高峰,中有百道之飛泉。”
一支
(1).猶一條。常指河流或山脈的支派。 唐 李端 《送鄭宥入蜀迎覲》詩:“ 劍門 千轉盡, 巴水 一支長。”《朱子語類》卷二:“或問天下之山,西北最高?曰:然。自 關中 一支生下 函谷 ,以至 嵩山 ,東盡 泰山 ,此是一支;又自 皤冢 漢水 之北,生下一支,至 揚州 而盡; 江 南諸山,則又自 岷山 分一支以盡乎兩 浙 、 閩 、 廣 。”
(2).各種學派、流派或宗族的支派,亦名一支。
(3).一肢。支,肢。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每折一支,辭色愈厲,竟斷四體而卒。”
上來
(1) 從低處到高處
跳上來了
抬上來了
(2) 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趨近於某處。帶名詞時,動詞和“上來”中間一般不能加“得、不”
又圍上來一群人
(3) 表示人員或事物隨動作由較低部門(層)到較高部門(層)
你是什麼時候調上來的
(4) 表示成功地完成某一動作。動詞和“上來”中間常加“得、不”。動詞限於“說、唱、學、答、背、叫、念”等少數幾個
究竟為什麼,我也說不上來
(5) 表示狀態發展,兼有範圍逐漸擴大的意思。形容詞限於“熱、涼、黑”等少數幾個
暖氣片慢慢熱上來了
寒影
給人以清冷感覺的物影。 唐 蘇味道 《詠霜》詩:“帶日浮寒影,乘風進晚威。” 宋 余靖 《西山》詩:“魚戲竹溪寒影碎,路穿松塢翠陰斜。” 元 程鉅夫 《送尹生歸江西》詩:“野岸曉光千棹急,平湖寒影數峯欹。” 清 張鑒 《夕陽》詩:“記得紅衫高骨馬, 九嵕 寒影繞 潼關 。”
沉沉
(1) 沉重;必需費力才能舉起或移動的
穗子沉沉地垂下來
(2) 低而沉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宋· 柳永《雨霖鈴》
沉沉入睡
龍穴
(1).傳說中龍所居住的洞穴。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曲·變宮調一》:“龍穴非難附,鸞巢欲可窺。” 倪璠 註:“龍居穴中,故以龍穴為言。”喻指瀑布注入的深潭。 宋 曾鞏 《瀑布泉》詩:“飛泉一支天上來,寒影沉沉瀉龍穴。”
(2).洞穴名。《文選·左思<吳都賦>》:“其方陬譎詭,則有龍穴*內蒸,雲雨所儲。” 劉逵 註:“ 湘 東 新平縣 有龍穴,穴中黑土,天旱,人人便共以水沾穴,則暴雨應之。常以此請雨也。”
(3).小洲名。在今 廣東省 東莞市 虎門 海口外。 清 林則徐 《中秋飲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詩:“森森寒芒動星斗,光射 龍穴 龍為愁。”註:“ 龍穴 ,指 龍穴洲 。”
(4).舊時堪輿家謂山的氣脈所結處。宜作墓穴。 清 蔣平階 《秘傳水龍經》卷三:“橫宮龍穴生榮顯,借合穿龍主發財。”
曾鞏名句,瀑布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