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余繼登的《送張伯任都諫閱視》
全文:
開城古雍州,漢家朝那地。
迢迢控番夷,可斷匈奴臂。
一從和議成,關門久不閉。
無復念軍興,祗聞增歲幣。
壯士臥干戈,邊城罷烽燧。
豈不息戰爭,難免銷精銳。
藩籬不復施,邊人日窺伺。
去年戎馬來,縱橫太淩厲。
酸風捲寒雲,三軍同日斃。
所過無雞豚,哀哉肆吞噬。
天子頻西顧,疆吏盡更置。
君從掖垣中,叩閽數言事。
刺刺悉邊情,一一當上意。
藉爾青瑣賢,出作行邊使。
行視昔戰場,白骨尚委棄。
四野無人煙,那能不隕涕。
誓將廓兵氛,何以壯軍勢。
君其賈餘勇,時方待高議。
好上金城略,永垂秦川利。
丼學汲公戇,寧顧漢庭忌。
國論寄通塞,仕途隨險易。
得君借前籌,膚公奏今歲。
參考注釋
國論
(1).有關國家大計的言論、主張。《漢書·薛宣傳》:“臣聞賢材莫大於治人, 宣 已有效。其法律任廷尉有餘,經術文雅足以謀王體,斷國論。” 宋 王安石 《河勢》詩:“國論終將塞,民嗟亦已勤。”
(2).謂商討國家大計,發表政見。 宋 岳飛 《乞解樞柄第三札》:“伏念臣濫廁樞庭,誤陪國論,貪榮滋甚,補報蔑然,豈惟曠職之可憂,抑亦妨賢之是懼。”
(3).全國的輿論。 宋 曾鞏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竊以明德懿親,在天功而有助;隆名重器,為國論之所歸。”
(4).女真語。尊貴的意思。
通塞
(1).謂境遇之順逆。《易·節》:“不出戶庭,知通塞也。” 晉 潘岳 《西征賦》:“生有脩短之命,位有通塞之遇。” 唐 李商隱 《酬別令狐補闕》詩:“人生有通塞,公等繫安危。”《剪燈新話·富貴發跡司志》:“小而一身之榮悴通塞,大而一國之興衰治亂。”
(2).通暢與阻塞。 唐 杜甫 《歸夢》詩:“道路時通塞,江山日寂寥。” 宋 蘇軾 《與王敏仲》之十五:“聞遂作管引蒲澗水甚善。每竿上,須鑽一小眼,如菉豆大,以小竹針窒之,以驗通塞。”
(3).指詩文的通順與艱澀。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詩用虛活字,時有難易;易若剖蚌得珠,難如破石求玉,且工且易,愈苦愈難,此通塞不同故也。”
仕途
指做官的歷程
仕途艱難
險易
(1).吉凶。《易·繫辭上》:“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 韓康伯 註:“之泰則其辭易,之否則其辭險。” 陸德明 釋文引 京房 曰:“險,惡也;易,善也。”
(2).險阻與平坦。《吳子·治兵》:“明知險易,則地輕馬。”《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自 殽塞 及至 鬼谷 ,其地形險易皆明知之。”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權智》:“山川道路,形勢險易,無不備載。”
(3).治亂。《文選·班固<東都賦>》:“豈特方軌並跡,紛綸後辟,治近古之所務,蹈一聖之險易云爾哉。” 李善 註:“險易,喻治亂也。” 宋 司馬光 《太行》詩:“險易曾何變,興亡只可哀。”
(4).偏指艱難困厄。《尹文子·大道下》:“上不勝其下,下不能犯其上,上下不相勝犯,故禁令行,人人無私,雖經險易,而國不可侵,治國也。”
余繼登名句,送張伯任都諫閱視名句
名句推薦
歲惡詩人無好語,夜長鰥守向誰親
蘇軾《次韻劉貢父李公擇見寄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