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王冕的《題夏迪雙松圖》
全文:
我昔曾上五老峰,白雲盡處看青松。
中有兩樹如飛龍,正與夏迪畫者同。
夏迪畫松得松趣,個個乃是廊廟具。
貞固不特凌雪霜,偃蹇猶能吐煙霧。
蒼髯獵獵如有聲,鐵甲半掩苔花青。
六月七月炎火生,對此似覺形神清。
丈人兀坐誠有道,豈比商山采芝皓?有琴屏卻不須彈,而今世上知音少。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六月
《詩·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國語·晉語四》:“ 秦伯 賦《六月》。” 韋昭 註:“《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業。《小雅》其詩云:‘王於出征,以匡王國。’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國。’此言 重耳 為君,必霸諸侯以匡佐天子。”後多用以指衛國定亂的正義之師。《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七·梁郊祀樂章》:“白日體無私,皇天輔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師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於是竿木羣興,風雲畢會,興六月之師,振九天之鋭。”
七月
《詩·豳風》中的一首。反映 西周 農奴終年辛勞而不得溫飽的苦況。全詩八章八十八句,為《國風》中第一長篇。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無衣無褐,必盈《七月》之嘆。” 宋 梅堯臣 《依韻吳沖卿秋蟲》:“今者《秋蟲》篇,不異《七月》章。” 清 王鳴盛 《蛾術編·詩序》:“蓋,《詩》有詠古而意在傷時者,《七月》、《信南山》、《采菽》之類是也。”
炎火
(1).烈火。《詩·小雅·大田》:“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雷霆虎步,並集虜庭,若舉炎火以焫飛蓬,覆滄海以沃熛炭,有何不滅者哉?”《北齊書·魏收傳》:“射千金之產,邀萬鍾之秩,投烈風之門,趣炎火之室。”
(2).傳說中的火焰山。《山海經·大荒西經》:“有大山名曰 崑崙之丘 ……其下有 弱水之淵 環之,其外有 炎火之山 ,投物輒然。”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經營 炎火 而浮 弱水 兮,杭絶浮渚而涉流沙。” 唐 玄奘 《進<西域記>表》:“遂苑 弱水 而池 濛汜 ,圃 炎火 而照積冰。”
形神
(1).形骸與精神。《史記·太史公自序》:“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 唐 吳融 《谷口寓居偶題》詩:“不能塵土爭閒事,且放形神學散仙。” 明 張居正 《答督撫吳環洲言敬事後食之義》:“僕以菲薄,待罪政府,每日戴星而入,朝不遑食,夕不遑息,形神俱瘁,心力並竭,於國家豈無尺寸效?”
(2).形貌神情。 宋 孔平仲 《續世說·棲逸》:“ 鋭 在 澤潞 ,有道人自稱 盧老 , 鋭 館之於家。一旦辭去,且曰‘我死當為君子。’因指口下黑子為志。及生 鹹 ,果有黑子,其形神,即 盧老 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猴盜》:“次日,客酬讌,邀至其室,見柱上鎖一小猴,形神精狡。” 清 梅曾亮 《原任予告大學士戴公墓碑》:“其形神清和舒平,動若有餘。”
(3).指造型藝術的外在物象和內在神韻。亦泛指文藝作品的形式和內容。 邢煦寰 《“意境”新識》:“它們在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徵是:情景交融,動靜相宜,虛實相生,形神兼備。”
(4).謂形肖神似。 宋 蘇軾 《與何浩然書》:“且喜起居佳勝,寫真奇絶,見者皆言十分形神,甚奪真也。”
王冕名句,題夏迪雙松圖名句
名句推薦
下不去,莫慌張,再呆兩站又何妨
啟功《乘公車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