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胡寅的《臘雷春雪示吉甫》
全文:
曉色空明衡岳南,一塵那復隔仙凡。
貫時松竹色自好,破臘雷霆聲未鹹。
萬里鮫綃開步障,行金火浣試春衫。
漁舟不與人供畫,獨駕雲濤月滿帆。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曉色
拂曉時的天色;晨曦。 唐 虞世南 《和鑾輿頓戲下》:“銀書含曉色,金輅轉晨飇。” 宋 秦觀 《滿庭芳》詞:“曉色雲開,春隨人意,驟雨才過還晴。” 清 黃鷟來 《秋曉行阧山》詩:“曉色破蒼煙,青山入雲際。”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凝凝的細露,淡淡的曉色,長林豐草間偶然一陣一陣清風。”
空明
(1).空曠澄澈。 唐 韓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航 北湖 之空明,覷鱗介之驚透。” 宋 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特指月光下的清波。 宋 蘇軾 《前赤壁賦》:“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
(3).指空曠澄淨的天空。 宋 蘇軾 《海市》詩:“東方雲海空復空,羣仙出沒空明中。”
(4).指洞澈而靈明的心性。 宋 蘇轍 《讀舊詩》詩:“老人不用多言語,一點空明萬法師。”
(5).形容心性洞澈而靈明。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誠知書中有書,書外有書,則心空明而理圓湛,豈復為古人所束縛,而略無張主乎!” 謝覺哉 《不惑集·再談“想”》:“旦則是心裡空明,不雜成見,不自以為是。”
一塵
(1).一粒微塵。常喻事物的微小。 南朝 宋 鮑照 《野鵝賦》:“雖陋生於萬物,若沙漠之一塵。” 唐 聶夷中 《古興》詩:“片玉一塵輕,粒粟山丘重。” 清 任泰學 《質疑·周易》:“附上《周易》質疑若干條,一塵勺水,未必無補於高深,或去道尚遠,亦示近日學問所到而已。”
(2).道家稱一世為一塵。《太平廣記》卷四五引 晉 葛洪 《神仙傳·丁約》:“儒謂之世,釋謂之劫,道謂之塵。” 宋 孫覿 《奉寄沉理問》詩:“可憐仙凡一塵隔,哀樂紛綸殊不極。”
(3).借指相當大的差距。 明 王守仁 《寄鄒謙之》書:“縱令鞭辟向里,亦與聖門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塵。”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文壇三戶》:“那些作品,即使摹擬到和破落戶的傑作幾乎相同,但一定還差一塵。”
仙凡
(1).仙境與人間。 元 劉因 《游天城》詩:“天設限仙凡,雲生失昏曉。”
(2).謂仙人與凡人。 明 朱有燉 《風月牡丹仙》第三折:“秀才,你讀書人,豈不知幽冥之理,仙凡之道,不可如此!”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六朝小說和唐代傳奇文有怎樣的區別》:“那時還相信神仙和鬼神,並不以為虛造,所以所記雖有仙凡和幽明之殊,卻都是史的一類。”
(3).借喻皇宮內苑與宮外。 宋 王辟之 《澠水燕談錄·歌詠》:“ 楊文公 初為光祿丞, 太宗 頗愛其才。一日,後苑賞花宴詞臣,公不得預,以詩貽諸館閣曰:‘聞戴宮花滿鬢紅 上林 絲筦待重瞳, 蓬萊 咫尺無因到,始信仙凡迥不同。’”
(4).比喻朝廷與地方。 宋 蘇軾 《贈人》詩:“別後休論信息疎,仙凡自古亦殊途……誰憐澤畔行吟者,目斷 長安 貌欲枯。” 馮應榴 註:“其人由官 荊 楚 而內召入 汴 者。”
胡寅名句,臘雷春雪示吉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