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耶識藏無明,十八界纏繒網蓋

釋印肅顯元歌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印肅的《顯元歌》

全文:
不識本家元寶貝,汩沒緣塵生死快。
阿賴耶識藏無明,十八界纏繒網蓋
貪嗔痴,常在在,心鏡空花分內外。
不知四大假成軀,妄執六塵增渴愛。
迷此心,有三界,大地茫茫誰曉解。
依師戒定學看經,聞通真空即生怪。
世間物,無不壞,唯獨法身鎮長在。
毛吞巨海有誰知,芥納須彌實奇最。
本無外,亦非內,心法無形無可對。
假施七寶滿三千,道眼未開心不會。
莫說知,休談解,自驪珠,不著買。
用無盡處示眾生,識不破人還□□。
聽語言,為教誨,不脫聲聞生進退。
剎那一念入魔群,萬動虛招無間罪。
本無傳,莫求解,祗這靈光終不昧。
大無邊表細無塵,圓覺一輪如意袋。

釋印肅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阿賴耶識

亦作“ 阿黎耶識 ”。梵語的譯音。意譯為“藏識”。為佛教大乘唯識宗的內在心識的第八識,是世界和眾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著一切事物的種子,也是輪迴的主體和解脫的依據。 清 龔自珍 《南嶽大師<大乘止觀>科判》:“止觀境界分三科:一、真實性,即真如;一、依他性,即第八阿黎耶識;一、分別性,即第六、第七識。”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第二自性,由第八阿賴耶識、第七末那識,與眼、耳、鼻、舌、身等五識虛妄分別而成。” 范文瀾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那識意為自我本體的顯現,站在自我本體後面的那種自我本體,叫做第八識,即阿賴耶識。”

無明

(1).目不見。《楚辭·九章·懷沙》:“ 離婁 微睇兮,瞽以為無明。”

(2).梵語的意譯。謂痴愚無智慧。 晉 王該 《日燭》:“拱己內治,總持法忍。三世都寂,一心豁盡。寄耳無明,寓目莫準。” 明 葉憲祖 《北邙說法》:“幾番塵世,識神一點不差移,只為那無明起妄,宿業成迷。”

(3).指無明火。《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睡至半夜,便覺頭痛眼熱,四肢無力,遍身不疼不癢,無明頓發熬煎,依然病倒。”《紅樓夢》第二八回:“正在一腔無明,未曾發泄,又勾起傷春愁思。”參見“ 無明火 ”。

十八界

梵文的意譯。佛教以人的認識為中心,對世界一切現象所作的分類。或說,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包括能發生認識功能的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作為認識對象的六境(色*界、聲界、香界、味界、觸界、法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識(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俱舍論》卷一:“法種族義是‘界’義……如是一身或一相續有十八類諸法種族,名十八界。”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三講:“《放光》譯出後,‘事數’比較完備了,如用五藴、十二處、十八界等來說明。”

釋印肅名句,顯元歌名句

詩詞推薦

  • 閒中偶成

    鄭清之宋代〕春過日初永,睡餘人未忺。露花心翼翼,風葉喜沾沾。殿後蜂尋穴,懷歸燕語檐。垂楊在何處,落絮點疏簾。
  • 漁父詞十三首

    蒲壽宬宋代〕萬里長江一釣絲,蕭蕭蓬鬢任風吹。微雨過,片帆欹。青山農淡更多奇。
  • 哭劉詠道

    薛師石宋代〕案上韓文與杜詩,小齋閒澹亦相宜。人憐貧病憂無計,自說文章樂未涯。禮合古初山友哭,袝從先世夕郎知。生平
  • 李洪宋代〕六幕同雲歲又殘,忽驚臘雪滿群山。誰知曳履塗中去,端有披蓑江上還。三白吉祥千里內,六花飛舞兩楹間。詩成
  • 歲暮懷歸

    佘翔明代〕天涯雙鬢改,雨雪歲將徂。自笑窮愁老,誰雲去住孤。詩篇銷日月,酒態傲江湖。何限還家夢,滄洲一釣徒。
  • 古錦裾六韻(錦上有鸚鵡、鶴、陸處士有序)

    吳融唐代〕濯水經何日,隨風故有人。綠衣猶偪畫,丹頂尚迷真。暗淡雲沈古,青蒼蘚剝新。映襟知惹淚,侵韉想縈塵。掣曳
  • 送彭應期游淮東

    陳文蔚宋代〕昔日淮西今又東,為文怪似史遷公。遠遊要是丈夫志,自足一枝真計窮。
    阿賴耶識藏無明,十八界纏繒網蓋 詩詞名句
  • 成德樂

    王表唐代〕趙女乘春上畫樓,一聲歌發滿城秋。無端更唱關山曲,不是征人亦淚流。
    阿賴耶識藏無明,十八界纏繒網蓋 詩詞名句
  • 卜運算元

    善住元代〕夜月照西風,露冷梧桐落。揚子江頭朔雁飛,黃葛終難著。促織吊青燈,遠夢驚初覺。擬撫窗前綠綺琴,寂寞無弦
    阿賴耶識藏無明,十八界纏繒網蓋 詩詞名句
  • 臨江仙

    米友仁宋代〕一曲陽關腸斷處,臨風慘對離尊。紅妝揭調十分斟。古來多聚散,正似嶺頭雲。昨夜晴霄千里月,向人無限多情。
    阿賴耶識藏無明,十八界纏繒網蓋 詩詞名句
阿賴耶識藏無明,十八界纏繒網蓋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