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晃沖之的《和人游李文和園》
全文:
北李園池推甲第,西岡人物復諸生。
乘鸞此地回緱嶺,走馬何人出大明。
六月火雲無復暑,百年水木月余清。
敢陪賓客追前輩,知子能詩近得聲。
參考注釋
乘鸞
(1).傳說 春秋 時 秦 有 蕭史 善吹*簫, 穆公 女 弄玉 慕之, 穆公 遂以女妻之。 史 教 玉 學簫作鳳鳴聲,後鳳凰飛止其家, 穆公 為作鳳台。一日,夫婦俱乘鳳凰升天而去。見 漢 劉向 《列仙傳》。鸞鳳統類,後因以“乘鸞”比喻成仙。 北周 庾信 《後魏驃騎將軍荊州刺史賀拔夫人元氏墓志銘》:“既異乘鸞,翻然永去;雖非舞鶴,即掩泉門。” 唐 李群玉 《玉真觀》詩:“高情帝女慕乘鸞,紺髮初簪玉葉冠。”《西遊記》第六二回:“乘鸞登紫府,跨鶴赴 瀛洲 。”
(2).比喻求得佳偶。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小星》:“還問取雨香雲艷,燕語鶯啼,好遂吹簫願,喜嬴臺乘鸞風便。” 清 李漁 《慎鸞交·卻媒》:“有多少官媒押定在烏紗後,不到乘鸞也死不休。”
(3).猶言仙逝。死的婉詞。 宋 曾鞏 《鄖口》詩:“風光滿眼宛如昨,故人乘鸞獨騰騫。”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緱嶺
即 緱氏山 。多指修道成仙之處。 唐 崔湜 《寄天台司馬先生》詩:“何年 緱嶺 上,一謝 洛陽 城。” 明 屠隆 《綵毫記·泛舟採石》:“二神姬鼓瑟 湘靈 ,兩仙郎吹笙 緱嶺 。” 清 吳偉業 《七夕即事》詩之四:“ 淮南 丹未熟, 緱嶺 樹先秋。”參見“ 緱氏山 ”。
走馬
(1) 騎著馬跑
平原走馬
(2) 善跑的馬
團長有一匹棕色馬,是匹好走馬
大明
(1).指日。《易·乾》:“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 李鼎祚 集解引 侯果 曰:“大明,日也。”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赦表》:“大明升而六合曉,一氣熏而萬物春。” 宋 文天祥 《發陵州》詩:“大明朝東出,皎月正在天。”
(2).指月。 唐 李白 《古朗月行》詩:“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3).泛指日、月。《管子·內業》:“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鑒於大清,視於大明。” 尹知章 註:“日、月也。”
(4).指君主。《魏書·張袞傳》:“今大明臨朝,澤及行葦,國富兵強,能言率職。”
晃沖之名句,和人游李文和園名句
名句推薦
新詩紀詠吾無負,綠醑欣依客競珍
王漸逵《有送 * 於五舍弟者開可十朵未嘗見也用韻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