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拄杖雖然短,腦後圓光又一重

釋宗杲頌古一百二十一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宗杲的《頌古一百二十一首》

全文:
文遠修行不落空,時時瞻禮紫金容。
趙州拄杖雖然短,腦後圓光又一重

釋宗杲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釋宗杲趙州拄杖雖然短,腦後圓光又一重書法作品欣賞
趙州拄杖雖然短,腦後圓光又一重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趙州

指 唐 代高僧 從諗 。 南泉 普願禪師 弟子。因其住持於 趙州 (今 河北省 趙縣 ) 觀音院 ,傳揚佛教,不遺餘力,時謂“趙州門風”。世稱“趙州和尚”。簡稱“趙州”。《景德傳燈錄·池州南泉普願禪師》:“ 趙州 自外歸,師舉前語示之, 趙州 乃脫履安頭上而出。” 宋 范成大 《仲行再示新句複次韻述懷》:“神仙懶學古 浮丘 ,祖意慵參老 趙州 。” 清 錢謙益 《石林長老七十序》:“ 趙州 年一百二十八,十方行腳。則七十已後,正其整理腰包,辦草鞋錢之日也。”

拄杖

(1).執持。 三國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飲醴泉,拄杖桂枝佩秋蘭。”

(2).支撐著拐杖。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韓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搖。” 宋 蘇軾 《次韻參寥寄少游》:“當年步月來幽谷,拄杖穿雲冒夕煙。”

(3).手杖,拐杖。 唐 錢起 《題延州聖僧穴》詩:“四時樹長書經葉,萬歲巖懸拄杖籐。” 宋 陸游 《晚步江上》詩:“高柳陰中扶拄杖,平沙穩處據胡牀。” 明 馬愈 《馬氏日抄·憨皮袋》:“乃 貫休 所畫 彌勒佛 像,橫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間曳一蕉扇。”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 禹 來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鯀 的兒子的話,’一個拿拄杖的學者說。”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腦後

(1).頭的後部。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狄梁公》:“﹝有富兒鼻端生疣,公﹞即於腦後下針寸許,仍詢病者曰:‘針氣已達病處乎?’”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皂絛攔腰繫,羅巾腦後擔。” 明 王三聘 《古今事物考》卷六:“今庶人所戴頭巾, 唐 亦謂之四腳,二繫腦後,二繫頷下。”

(2).泛指後面。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他快步出門,跨上馬,將站班的家將們扔在腦後,不一會便跑出村莊了。”

(3).謂記憶之外。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把山海似深恩掉在腦後,轉關兒便是舌頭,許了的話兒都不應口!”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老人努力地想把 日本 人放在腦後,而就眼前的事,說幾句話。” 郭小川 《縣委書記的浪漫主義》詩:“一個黨的工作者,血當然可以流;人民的利益卻不能放在腦後。”

圓光

(1).月亮。 唐 李白 《古風》之二:“圓光虧中天,金魄遂淪沒。” 明 劉基 《過秦樓》詞:“圓光易缺,急景難追。”

(2).佛教謂菩薩頭頂上的圓輪金光。 唐 法琳 《辨正論·喻篇上》:“ 如來 身長丈六,方正不傾,圓光七尺,照諸幽冥。”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貌堂堂,聲朗朗,頭直上只少箇圓光,卻便似捏塑來的僧伽像。”

(3).舊時江湖術士利用迷信心理騙人財物的一種方法。用鏡或白紙施以咒語,令童子視之,謂其上能現諸象,可知失物所在,或預測吉凶、禍福。《晉書·藝術傳·佛圖澄》:“﹝ 澄 ﹞又令一童子潔齋七日,取麻油合胭脂,躬自研於掌中,舉手視童子,粲然有輝。童子驚曰:‘有軍馬甚眾,’”據云,此即後來之圓光術。《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一回:“就是甚么兼精辰州符、失物圓光的那個,天天在報上上告白的。”參閱 徐珂 《清稗類鈔·方伎·圓光》。

釋宗杲名句,頌古一百二十一首名句

詩詞推薦

趙州拄杖雖然短,腦後圓光又一重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