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蔡如松的《九侯山神詩》
全文:
誰言少康真禹子,子孫九人流到此。
誰言鬼侯遭紂虐,冤魄至今靈故壘。
誕哉二說太荒唐,未識根原有初始。
我曾南自五羊回,杖屨空山問遺址。
數間古屋傍林巒,一簇偶人皆劍履。
斷碑仆地蒼蘚沒,滿庭落葉秋風起。
歲時伏臘走村翁,醵錢買酒烹羊豕。
粵巫擊鼓細吹角,整日歌呼乞新祉。
飢烏攫肉舞盤間,野蝶尋馨投盞里。
愚民驚怪相駭誕,巧囀笙簧縈俗耳。
那知三代去已遠,鬼神豈肯歆非祀。
漳川遐僻在窮閩,北去中州幾萬里。
從來不及風馬牛,廟食胡為而至是。
濫觴曲士妄穿鑿,湍激妖狐因倚恃。
噓煙吹霧作精變,歷古冥冥無辨理。
保當濟會狄梁公,為我乘時皆斥毀。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三代
指中國古代夏、商、周三個朝代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豈肯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肯”
既然是你先動了手,我豈肯與你善罷甘休?
蔡如松名句,九侯山神詩名句
名句推薦
世上愛箏不愛琴,則明此調難知音
戎昱《聽杜山 * 胡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