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釋明本的《秋夜述古》
全文:
蛩聲唧唧,雁聲嚦嚦。
病葉落空階,清籟鳴空隙。
客來叩我白雲房,三繞禪床振金錫。
玄音落落不覆藏,更加一語成狼藉。
擬來此處尋聲跡,萬里秋風有何極。
丈夫何事不肯休,直欲參天起荊棘。
九載少林窮的的,一宿曹溪浮逼逼。
偃溪流水香嚴擊,切忌隨他那邊覓。
良由眼聽與心聞,疾燄過風俱莫及。
威音那畔空劫前,底事何曾異今日。
幻住道人都不識,柴扉晝掩千山碧。
寒莎葉底露沈沈,煙外數聲牛背笛。
客既無言我亦休,橫眠一覺青茅席。
夢裡忽聞蕭騷淅瀝何處生?覺來元是山雨四閻聲滴滴。
參考注釋
人都
獸名。山都的一種。 清 周亮工 《夜登杭州城樓有感》“異土臨風須自*慰,親心萬里苦相關。”自註:“ 汀 治初造,砍大樹千餘。其樹皆山都所居。山都有三種:下曰豬都,中曰人都,其高者為鳥都。即如人形而卑小,男婦自為配偶。豬都皆身如豬;鳥都人首能言,聞其聲不見其形;人都或時見形。”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柴扉
柴門。亦指貧寒的家園。 南朝 梁 范雲 《贈張徐州稷》詩:“還聞稚子説,有客款柴扉。” 唐 李商隱 《訪隱者不遇成二絕》之二:“城郭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西遊記》第六七回:“長老欣然促馬,至莊門外下馬,只見那柴扉緊閉。” 清 吳偉業 《和王太常西田雜興韻》:“亂後歸來桑柘稀,牽船補屋就柴扉。”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 方蛟 叫門,柴扉半啟,走出一個莊客。”
千山
(1).極言山多。 唐 柳宗元 《江雪》詩:“千山鳥飛絶,萬逕人蹤滅。” 宋 王安石 《古松》詩:“萬壑風生成夜響,千山月照掛秋陰。”
(2).山名。在今 遼寧省 西南部,為 長白山 的支脈。上有 月芽 、 缽盂 、 筆架 等十餘峰。奇峰迭聳,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稱。參閱《嘉慶一統志·奉天府·山川》。
釋明本名句,秋夜述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