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摯的《還郭祥正詩卷》
全文:
李杜酒死詩不作,風雅三百年來窮。
世儒未必甘汨沒,才不迨志終無功。
汾陽有人字功甫,歘然聲價來江東。
當時未冠人已識,知音第一惟梅翁。
翁主詩盟世少可,一見旗鼓欣相逢。
當友不敢當師禮,呼以謫仙名甚隆。
君亦自謂太白出,世姓雖異精靈同。
姑蘇江水瑩寒鑒,江上碧玉排群峰。
壯吟豪醉售佳境,日題百紙傾千鍾。
折腰藍綬豈所樂,養親斗粟曾未充。
蓬萊幽夢掛寒月,青山歸思隨飛鴻。
書來寄我三巨軸,華緘開破溪雲封。
駭然按劍覽珠璧,悸若赤手勍蛟龍。
長吟千言短數百,造語險怪神為工。
四明賀老忽去世,伯牙悲愴閒焦桐。
嗟予逢子眾人後,今其所得何最豐。
前日過我北池上,正是清露沾高松。
涼軒坐聽哆宏辨,瀑布千丈懸秋風。
謫仙有此願自重,世俗酣尚惟纖穠。
彼其耳目不自信,滔滔誰樂聞鼓鍾。
太上雅意興禮樂,一日鑑賞期至公。
煌煌帝業子當頌,勿嘆憔悴空山中。
參考注釋
彼其
亦作“ 彼己 ”。亦作“ 彼記 ”。1.《詩·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稱其服。” 鄭玄 箋:“不稱者言其德薄而服尊。”《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引作“彼己”。《禮記·表記》引作“彼記”。後以“彼其”、“彼己”譏功德不稱其位者。《後漢書·明帝紀》:“《易》陳負乘,《詩》刺彼己,永念慙疚,無忘厥心。”《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今臣無德可述,無功可紀,若此終年無益國朝,將掛風人‘彼其’之譏。” 唐 劉禹錫 《蘇州加章服謝宰相狀》:“有黷陟明之典,誠招彼己之譏。” 宋 王禹偁 《謝衣襖表》:“飾之瑞獸,空傾率舞之心;徵乃維鵜,難免彼己之刺。”
(2).代詞。那,那個;他。《詩·王風·揚之水》:“彼其之子,不與我戍 申 。” 鄭玄 箋:“其或作記,或作己,讀音相似。” 宋 王安石 《傷仲永》:“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 清 吳敏樹 《與楊性農書》:“則未知彼其亦曰:此吾友也,是其來也,將進我以善也。”
耳目
(1) 耳朵與眼睛;耳聞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狹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淺
耳目靈光
(2) 監視人或為別人收集情報者
使者以從事為耳目。——《後漢書·朱浮傳》
自信
(1) 相信自己
他自信能把它做好
(2) 相信自己的
看起來他體格結實,而且自信
滔滔
(1) 形容大水奔流貌
白浪滔滔
(2) 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連續不斷
他滔滔地辯論著,臉上興奮得通紅。——茅盾《第一階段的故事》
這使他們驕傲了,一路滔滔開向平型關,…。—— 周立波《悼田守堯同志》
年滔滔而自遠兮,壽冉冉而愈衰。——《楚辭·東方朔·七諫》
(3) 盛大;普遍
天下滔滔,知我者希。——《新唐書》
況且老荊那樣的人,滔滔者皆是,換一個來,何嘗會比他好?—— 茅盾《路》
(4) 和暖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辭·九章》
鼓鍾
見“ 鼓鐘 ”。
亦作“ 鼓鍾 ”。1.敲鐘。《詩·小雅·鼓鍾》:“鼓鍾將將, 淮水 湯湯,憂心且傷。”
(2).鼓與鍾。《淮南子·本經訓》:“雷鳴之聲,可以鼓鍾寫也。” 唐 鮑溶 《聞國家將行封禪聊抒臣情》詩:“山知槱柞新煙火,臣望簫韶舊鼓鐘。” 宋 蘇軾 《大別方丈銘》:“我作銘詩,相其木魚,與其鼓鐘。”
(3).山名。《山海經·中山經》:“東三百里,曰 鼓鍾之山 , 帝臺 之所以觴百神也。” 郭璞 註:“舉觴燕會,則於此山,因名為 鼓鍾 也。”
(4).古代掌管鼓鐘的官吏。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駁<實庵字說>》:“又請看《大克鼎》吧,所錫的不是有‘史,小臣,霝,龠,鼓鍾’嗎?霝就是靈,也就是巫。龠是籥師。鼓鍾是司鼓鐘的官。因為這三者都和史與小臣並列,故知必是同類。這是金文上以‘巫史吏職’為錫品的例子。”
劉摯名句,還郭祥正詩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