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至喀喇河屯即事》
全文:
葦峪北經寬甸平,外藩依例道傍迎。
未遵近旨遲來惠,益見同心向上誠。
染色稼雲皆喜色,作聲蛩露是秋聲。
午曦駐馬蒸炎熱,驟雨吹涼便朗晴。
參考注釋
染色
(1) 上色
羊毛容易用酸性染料染色
(2) 用化學的或其他的方法影響物質本身使(如木材、玻璃、紙張或布匹)著色
喜色
欣喜的神色
作聲
(1).謂開口說話。《南齊書·王敬則傳》:“ 敬則 謂眾曰:‘卿諸人慾令我作何計?’莫敢先答。防閤 丁興懷 曰:‘官秖應作耳。’ 敬則 不作聲。”《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見説,心下吃驚,半晌作聲不得。”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不必作聲告饒,也不必惡聲相罵。”
(2).發出聲響。 晉 葛洪 《神仙傳·葛玄》:“口中飯盡成大蜂數百頭,飛行作聲。”
秋聲
指秋天裡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落葉聲、蟲鳥聲等。 北周 庾信 《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唐 劉禹錫 《登清暉樓》詩:“ 潯陽江 色潮添滿, 彭蠡 秋聲雁送來。” 明 吳甡 《雜興》詩:“空林何歷歷,落葉盡秋聲。”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龍泉寺 邊的深林叢樹時時送出秋聲,一陣一陣蕭蕭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離別。”
乾隆名句,至喀喇河屯即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