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超然宇有會》
全文:
偶臨超然宇,朅思東坡記。
謂當游物外,乃弗為所蔽。
但予有後言,髯翁印公契。
相與談枯禪,應識如如義。
如者如其中,豈示於外意。
是未泯色空,依然塵網累。
參考注釋
相與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舍人相與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相與言。——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枯禪
(1).指老僧。 宋 陸游 《閒味》詩:“身似枯禪謝世塵,豈容收斂強冠巾。” 元 戴表元 《陪阮使君游玉幾》詩:“花滿車茵酒滿船,亂雲堆里訪枯禪。”
(2).枯坐參禪。 明 王廷相 《雅述》上:“今乃以聖人言語並其動作而為末焉,其亦不思甚矣。推此意也,真欲枯禪白坐以見性乎?”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考索·動》:“推其意,將必有以枯禪入定,始謂之吉矣。” 古直 《冷圃曲》:“有時冥坐類枯禪,中心惄惄如憂煎。” 郭沫若 《落葉·第二九信》:“‘洗心久欲學枯禪’--哥哥,你是要做和尚嗎?”
如如
(1).佛教語。謂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體。如,理的異名。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三:“諸法體同,故名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唐 慧能 《壇經·行由品》:“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唐 李邕 《嶽麓寺碑》:“以因因入果果,以滅滅而會如如。”
(2).佛教語。指永恆存在的真如。 唐 白居易 《讀禪經》詩:“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宋 蘇軾 《濁醪有妙理賦》:“如如不動而體無礙,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3).佛教語。引申為永存,常在。 唐 賈島 《寄無得頭陀》詩:“落澗水聲來遠遠,當空月色自如如。”《西遊記》第九九回:“丹成識得本來面,體健如如拜主人。”
(4).恭順儒雅貌。 元 劉致 《正宮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法則有準使民服,期於無刑佐皇圖。説與當途,無毒不丈夫,為如如把平生誤。” 明 陳所聞 《雙調玉抱肚·懷李如真》曲:“如如風範,幸龍門當年得攀。” 清 惲敬 《答方九江》:“前過 九江 ,留數日,視署舍如山居,僚屬循循如如,文學掌故,甚善甚善。”
(5).絡繹不絕。《爾雅·釋天》“二月為如” 清 郝懿行 義疏:“如者,隨從之義,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也。”
(6).形容詞詞尾。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癢如如把心不定,肚皮兒里骨轆轆地雷鳴,眼懸懸地專盼著人來請。”
乾隆名句,超然宇有會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