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微沾潤應紀,七言得莫志鄰怡

乾隆題華滋館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華滋館》

全文:
每至華滋必有詩,豈雲今歲獨忘之。
春中夏首因望雨,興少愁多懶措詞。
三寸微沾潤應紀,七言得莫志鄰怡
孔文合識君難處,片刻曾無可樂時。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三寸

指舌。《藝文類聚》卷十七引 晉 張韓 《不用舌論》:“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簡文帝 《舌賦》:“夫三端所貴,三寸著名。故微言傳乎往記,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搆釁》:“他自負半世英豪,那見得一腔奇抱。爛斑三寸人前掉,電光閃爍皆傾倒。”

沾潤

(1).浸濕;滋潤。《後漢書·獨行傳·諒輔》:“未及日中時,而天雲晦合,須臾澍雨,一郡沾潤。”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一日,馳馬從禽,忽值暴雨,而浮光裘略無沾潤,上方嘆為異物也。” 葉聖陶 《涿鹿的劈山大渠》詩:“如許英雄幹勁足,渠成當在預期先。久渴之坡得沾潤,從今歲歲是豐年。”

(2).比喻受益。《老殘遊記》第五回:“如能救得他們三人性命,一則是件好事,二則大家也可沾潤幾兩銀子。” 鄭觀應 《盛世危言·銀行上》:“存銀之人或今日存入,明日支出,彼亦不得不為代勞,是不啻眾人之總帳房,苟不予以沾潤,誰樂為之?” 葉聖陶 《城中·在民間》:“認識文化,享用文化,在一般人至多只有一點一滴的沾潤罷了。”

七言

(1).指七字詩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六言七言,雜出《詩》、《騷》。”《隋書·音樂志上》:“《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為限,行立構思……十六對中取七言三聯,五言三聯。”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凡七言多上四字相連,而下三字足之。”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2).指七言詩。《漢書·東方朔傳》:“ 朔 之文辭,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從公孫弘借車》,凡 向 所録 朔 書具是矣。”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八言、七言詩,各有上下篇。”《陳書·江總傳》:“好學,能屬文,於五言七言尤善。”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七言起於 漢武 柏梁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體工,不必再工近體也。”

乾隆名句,題華滋館名句

詩詞推薦

  • 感春三首

    張耒宋代〕東風吹桃李,花落已滿地。搖搖新柳枝,薄蔭才可芘。誰雲同一時,榮謝兩異意。由來何足較,要之歸一致。
  • 韜光

    乾隆清代〕雲林境已幽,韜光幽更極。蜿蜒盤雲徑,仰視天一隙。琅玕輪尺圍,過雨翠欲滴。蔥茜交風枝,似掃行人跡。野禽
  • 裘父見和複次韻

    曾協宋代〕郢質由來迥不同,曾當巧匠運斤風。肯過異縣尋痴叔,聊遣高談慰病翁。骯髒吾甘才苕霅,飛騰君合上昆蓬。祗今
    三寸微沾潤應紀,七言得莫志鄰怡 詩詞名句
  • 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

    釋正覺宋代〕其來何從,雲起孤峰。其去何詣,月落寒水。而今處處相隨處,的的渾身是眼睛。萬像森羅互為用,不許蠅泥黏鼻
  • 學士院燕侍郎畫圖

    王安石宋代〕六幅生綃四五峰,暮雲樓閣有無中。去年今日長乾里,遙望鍾山與此同。
  • 當塗道中

    華岳宋代〕春晴不慷慨,十日和清陰。蝶宿花留粉,鶯眠柳借金。邊塵方障眼,漢壁尚關心。醒去愁無奈,杯行滿滿斟。
    三寸微沾潤應紀,七言得莫志鄰怡 詩詞名句
  • 行人

    何應龍宋代〕柳花吹斷晚寒輕,草色拖裙罨岸青。解識行人今古恨,路邊惟有短長亭。
  • 三月二十五日喜雨

    梅堯臣宋代〕初為委吏承命書,是夜旱雨深一尺。乃知窮困同草萊,隔歲焦枝有時滌。向聞乖龍池底藏,驅逐肯行須霹靂。今無
    三寸微沾潤應紀,七言得莫志鄰怡 詩詞名句
  • 夜話無上人房

    真山民宋代〕 * 一榻上,坐到夜將分。窗月燈昏見,岩泉雨歇聞。茶葡勝飲酒,禪語當論文。只恐紅塵跡,涴師松下雲。
  • 諸幕客第一百一十八

    文天祥宋代〕入幕未展才,辛苦在道路。回首一茫茫,風悲浮雲去。
    三寸微沾潤應紀,七言得莫志鄰怡 詩詞名句
三寸微沾潤應紀,七言得莫志鄰怡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