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雲龍的《送袁元約出關兼寄袁自如監軍》
全文:
君王東顧廑夷氛,義切同仇世莫聞。
不謂書生能脫劍,遠攜盪子去從軍。
心飛遼海千山月,氣結胡天萬里雲。
到日定傳淝水捷,謝家兄弟不如君。
參考注釋
不謂
(1).不告訴。《詩·小雅·隰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陳奐 傳疏:「『遐不謂矣』《禮記》引《詩》作『瑕不謂矣』。遐、瑕古通用。 鄭 注云:瑕之言胡也,謂猶告也。」
(2).不以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括 ﹞嘗與其父 奢 言兵事, 奢 不能難,然不謂善。」 晉 乾寶 《晉紀總論》:「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謂浚己以生也,是以感而應之,悅而歸之。」
(3).不算作;不稱為。 清 戴震 《徐節婦傳》:「 徐氏 之禍,可不謂烈哉!微節婦, 徐氏 不祀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生色》:「 金氏 子其神乎!諄囑醮婦,抑何明也!一人不殺,而諸恨並雪,可不謂神乎!」
(4).不意,不料。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 唐 杜甫 《贈韋左丞丈濟》詩:「不謂矜餘力,還來謁大巫。」 清 王韜 《淞隱漫錄·悼紅仙史》:「乖隔以來,靡日不思,不謂今日又有相見之期。」 毛澤*東 《反對本本主義》:「不謂共*產*黨內討論問題,也還有人開口閉口『拿本本來』。」
書生
(1) 讀書人
白面書生
(2) 指抄寫的人
脫劍
(1).解下佩劍。比喻棄武修文。語出《禮記·樂記》:「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説劍也。」説,通「 脫 」。《孔子家語·辯樂》作「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脫劍」。 唐 賈至 《閒居秋懷寄陽翟陸贊府封丘高少府》詩:「憶昔皇運初,眾賓俱龍驤;解巾佐幕府,脫劍升明堂。」
(2). 漢 劉向 《新序·節士》:「 延陵季子 將西聘 晉 ,帶寳劍以過 徐君 。 徐君 觀劍,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 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使於 晉 ,故反,則 徐君 死於 楚 ……於是 季子 以劍帶 徐君 墓樹而去。 徐 人嘉而歌之曰:『 延陵季子 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後以「脫劍」用為悼念亡友之典。 唐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詩之二:「悲來欲脫劍,掛向何枝好?」
盪子
(1).指辭家遠出、羈旅忘返的男子。《文選·古詩<青青河畔草>》:「盪子行不歸,空牀難獨守。」 李善 註:「《列子》曰:有人去鄉土游於四方而不歸者,世謂之為狂盪之人也。」 唐 杜甫 《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詩:「參卿休坐幄,盪子不還鄉。」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趙五娘憶夫》:「君身豈盪子,妾非盪子婦。」 嚴復 《出都留別林紓》詩:「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 支*那 盪子腸。」
(2).浪蕩子。謂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或敗壞家業的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章阿端》:「妾 章氏 ,小字 阿端 ,誤適盪子,剛愎不仁,橫加折辱。」 清 周在浚 《行述》:「女, 吳興 人,北里 朱某 計購之渡 江 ,逼與盪子夜合,女弗從。」 巴金 《沉默集·丹東的悲哀》:「他說那些喝酒賭*錢吃得飽飽貪圖淫樂的盪子,是共和國的大敵。」
從軍
舊時指參加軍隊
棄商從軍
李雲龍名句,送袁元約出關兼寄袁自如監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