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時勉的《古意寄曾學士二首·其二》
全文:
梧桐生崇岡,亭亭出雲林。
一朝樵夫采,斤斧來相尋。
幸爾爨下餘,斲削成素琴。
粲粲弦朱絲,燁燁徽黃金。
當窗試一彈,悠然太古音。
清風流水遠,白雲蒼山深。
世無鍾子期,誰能識其心。
參考注釋
爨下
(1).灶下。 元 馬祖常 《移海》詩之二:“始逃爨下厄,復脫燎原焚。”
(2).指廚房。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小人即除馬通,婦括爨下,甘心矣。”
斲削
亦作“斵削”。1.砍削。《管子·形勢解》:“斲削者,斤力也,故曰: 奚仲 之巧,非斲削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熔裁》:“裁則蕪穢不生,鎔則綱領昭暢。譬繩墨之審分,斧斤之斲削矣。”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天地五·生克制化》:“金尅木,木盛,則喜金尅,是為斧斤斵削。” 清 顧炎武 《京師作》詩:“經營本睿裁,斵削命 般 匠。”
(2).喻修飾文辭。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四:“讀 歐公 文,疑其自肺腑流出,而無斲削工夫。”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詩不厭改,貴乎精也。 唐 人改之,自是 唐 語; 宋 人改之,自是 宋 語:格調不同故爾。省悟可以超脫,豈徒斲削而已。” 明 胡應麟 《詩藪·六朝》:“ 漢 人直寫胸臆,斵削無施, 嚴氏 所云,庶幾實録。”
(3).摧傷損害。《儒林外史》第八回:“與其出一個斵削元氣的進士,不如出一個培養陰隲的通儒。” 清 王韜 《西人重日輕華》:“彼輕改祖宗之憲章,斵削天地之菁華,苦生民以媚遠人,竭脂膏以奉外物。”
素琴
不加裝飾的琴。《禮記·喪服》:“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終也,以節制者也。” 漢 秦嘉 《留郡贈婦詩》之三:“芳香去垢穢,素琴有清聲。”《晉書·隱逸傳·陶潛》:“﹝ 陶潛 ﹞性不能音,而蓄素琴一張,弦徽不具。” 唐 李白 《古風》之五五:“安識紫霞客,瑤臺鳴素琴。”
李時勉名句,古意寄曾學士二首·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