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二月朔日初游潭柘岫雲寺作》
全文:
西山兩名寺,潭柘與香山。
香山信已佳,騶御曾往還。
春仲月之朔,言從易水旋。
岫雲與我語,為我辟雲關。
嚮導告前期,卻借便道緣。
輕輿碾春露,前旌破曉煙。
屈折千回蹊,微露一線天。
榛莽嵌絕壁,登陟勞援攀。
約行二十里,乃至盧家灘。
川原漸開豁,梯山種春田。
茅屋凡數家,槎枒古樹攢。
驅車歷石磴,岩岌互鉤連。
聞有泠泠聲,不見淙石泉。
古柏翠蒙絡,時有枯藤纏。
遠峰綴叢枝,那辨楓杉楩。
披躋歷萬景,精藍出雲間。
風幡演妙偈,空樂諸天傳。
旋禮滿月相,使我塵慮蠲。
潭底老龍睡,有泉墜潨然。
忽欲呼起之,使雨東西阡。
其柘亦已枯,橫陳廡西偏。
萬木何非柘,孫枝轇曲卷。
闍黎語荒唐,頗熟公案禪。
對客稱古蹟,木幾高架磚。
雲有元公主,禮佛足所穿。
佛幾曾度彼,與我何有焉。
稍坐白板閣,眾美一攬全。
嵁岩莫遁隱,坻嶼相郁盤。
回尋舊來路,似在圖中看。
曠懷既詄盪,樂志都忘筌。
昨夏憩來青,不作彈指觀。
參考注釋
川原
(1).江河之源。《國語·周語下》:“且絶民用以實王府,猶塞川原而為潢污也,其竭也無日矣。”
(2).指江河。《漢書·溝洫志贊》:“中國川原以百數,莫著於 四瀆 ,而 河 為宗。”
(3).河流與原野。 唐 陳子昂 《晚次樂鄉縣》詩:“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唐 杜甫 《垂老別》詩:“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4).指原野。 宋 王安石 《出郊》詩:“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樹冥冥不見花。” 陳毅 《過黃泛區書所見》詩:“三過黃泛區,走蹌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滿目淒涼。”
開豁
(1).形容思想或胸懷開闊。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夫其明濟開豁,包含弘大,陵轢卿相,謿哂豪傑。” 宋 陳亮 《與章德茂侍郎書》:“侍郎開豁亮直,足以起士氣;高明宏遠,足以壯天朝。”《紅樓夢》第一二○回:“太太這么一想,心裡便開豁了。”
(2).解除;消除。 唐 李白 《贈別從甥高五》詩:“積蓄萬古憤,向誰得開豁?”
(3).形容空間開闊明朗。 宋 范成大 《早發周平驛過清烈祠下》詩:“登嶺既開豁,入林更清涼。” 元 迺賢 《李老谷》詩:“峯迴稍開豁,夕陽散微影。” 孫中山 《建國方略·第二計畫》:“自 襄陽 以上,皆為山國;其下以至 沙洋 ,則為廣大開豁之谷地。”
(4).謂使思想、胸懷開闊。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五:“大抵登山臨水,足以觸發道機,開豁心志,為益不少。”
(5).通曉明白。 宋 韓維 《次韻和平甫同介甫當世過飲見招》:“疑懷滯義一開豁,有如暗室來明缸。”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理學一》:“鄰有一染匠,常往聽講,久之,忽大悟曰:‘元來世間道理如此。’自是聰明開豁,遂能詩文,不復為匠。” 明 張居正 《進講章疏》:“皇上萬幾有暇,時加溫習,庶舊聞不至遺忘,新知日益開豁。”
(6).謂對他人的罪名或過失予以開脫並寬免。《水滸傳》第三六回:“知縣自心裡也有八分開豁他,當時依準了供狀,免上長枷手杻,只散禁在牢里。”《蕩寇志》第八*九回:“如今他已不敢強了,姊姊開豁了他罷。”《清史稿·食貨志一》:“又以 徽州 、 寧國 、 池州 三府世僕捐監應考,常為地方所訐控,上諭:‘此等名分,總以現在是否服役為斷。如年遠文契無考,著即開豁。’”
梯山
攀登高山。亦泛指遠涉險阻。《陳書·高祖紀上》:“楛矢素翬,梯山以至;白環玉玦,慕德而臻。” 唐太宗 《幸武功慶善宮》詩:“梯山鹹入款,駕海亦來思。” 宋 蘇軾 《賜于闐國王進奉登位敕書》:“□聞踐祚之新,來致梯山之貢。”
春田
(1).春季的田獵。《禮記·曲禮下》:“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羣,士不取麛卵。”《周禮·夏官·大司馬》“遂以蒐田” 漢 鄭玄 註:“春田為蒐。” 南朝 梁 庾肩吾 《為武陵王拜儀同章》:“都尉春田,猶居塞外;單于冬獵,不入 漁陽 。”
(2).春季的田地。《宋書·周朗傳》:“春田三頃,秋園五畦。” 唐 王維 《輞川別業》詩:“不到 東山 向一年,歸來纔及種春田。” 唐 皎然 《送張孝廉赴舉》詩:“春田休學稼,秋賦出儒宮。”
乾隆名句,二月朔日初游潭柘岫雲寺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