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王禎的《薅馬》
全文:
嘗見兒童喜相迓,抖擻繁纓騎竹馬。
今落田家薅具中,髣髴形模懸跨下。
頭尾微昂如據鞍,腹脅中虛深仰瓦。
乘來壟上斂褰裳,借竹於人寬兩髁。
初無鞭轡手不施,只有叢草常滿把。
昔聞坡老歌秧田,以木為軀名我假。
雖雲制度各殊工,不出同塗趨稼野。
豈無燕市騏驥材,千里驅馳汗如瀉。
亦有尚廄麒麟姿,路乘一鳴何似啞。
爭如寓器乾同宮,芻秣不煩殃咎寡。
又如畫幅出龍媒,過目徒教費模寫。
尤疑鐵騎響風檐,聒耳胡為勞鑄冶。
豈知創物利於民,獨有老農真智者。
朝騎暮去有常程,暑月奔忙非夏庌。
荼蓼朽止方告勞,杳不聞期馴里廈。
回看所歷稼如雲,擬賀豐穰奏豳雅。
功成翻為一長嗟,控御由人多用舍。
參考注釋
兒童
年紀小於少年的幼孩
兒童相見不相識。——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
相迓
猶相迎。 宋 周密 《武林舊事·唱名》:“呵殿如雲,皆平日交遊親舊相迓之人。”湘劇《醉打山門》:“恁看那伏的伏,起的起,斗新青群峯相迓;那高的高,凹的凹,叢暗緑萬木交加。”
抖擻
佛教用語,頭陀的別稱
繁纓
古代天子、諸侯所用輅馬的帶飾。繁,馬腹帶;纓,馬頸革。《禮記·禮器》:“大路繁纓一就,次路繁纓七就。” 孔穎達 疏:“繁,謂馬腹帶也。”《左傳·成公二年》:“既, 衛 人賞之以邑,辭,請曲縣、繁纓以朝,許之。” 漢 賈誼 《新書·審微》:“ 叔孫於奚 者, 衛 之大夫也。曲縣者, 衛君 之樂體也;繁纓者,君之駕飾也。” 漢 蔡邕 《獨斷》卷下:“繁纓在馬膺前,如索帬者是也。” 宋 蘇軾 《司馬溫公行狀》:“公言 孔子 不以名器假人,繁纓以朝,且猶不可, 允言 近習之臣,非有元勛大勞,而贈以三公之官,給以一品鹵簿,其為繁纓,不亦大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席方平》:“而乃繁纓棨戟,徒夸品秩之尊。”
騎竹馬
古時兒童常相與騎竹馬為戲,後因用作詠兒童生活與友誼的典故。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桓公 語諸人曰:‘少時與 淵源 共騎竹馬。’” 唐 白居易 《喜入新年自詠》:“ 大曆 年中騎竹馬,幾人得見 會昌 春。” 前蜀 韋莊 《途次逢李氏兄弟感舊》詩:“曉傍柳陰騎竹馬,夜隈燈影弄先生。”亦省作“ 騎竹 ”。 唐 杜甫 《清明》詩之一:“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傳略》:“與兩從兄,自鬭草騎竹,以至就外傅,皆未嘗一語失敬愛之度。”
王禎名句,薅馬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