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方平的《酬范思遠》
全文:
陰陽萬變始三畫,天地大*法都九疇。
斯文濫觴日增廣,淳源已潰分千流。
舉而錯之為事業,典誥始勛終乎周。
尼父將聖生無位,一王遺法存春秋。
化成天下文之大,豈事章句矜雕鎪。
道經戰國遂榛莽,賴漢諸儒勤耘耰。
然其文物比三代,高曾下視雲來幽。
唐時師匠多磊落,昌黎把鉞為之酋。
姬公端冕明堂位,八門四面群小侯。
嗟時迦老駕異說,吾儒路阻行無郵。
可憐韓子獨強介,抗顏不為緇黃羞。
惟余碌碌謬庸者,蓬頭風轉萍波浮。
出言疏闊觸忌諱,倦遊四國無人收。
夫君家公世才傑,士林向景稱英游。
是故落然來北海,登門如到神仙洲。
貽詩旅人定交分,所期者大將安酬。
爽如高秋望霽景,壯如拔戟逐挾輈。
兩敦六瑚見古器,黃鐘大呂聞鳴球。
偉哉志趣規取遠,古人之善今人仇。
直須擺脫忽回視,遠趨董賈為朋儔。
此心可以厚風俗,此文可以揚天休。
誓將它日同利涉,我為之楫君為舟。
參考注釋
尼父
亦稱“ 尼甫 ”。對 孔子 的尊稱。 孔子 字 仲尼 ,故稱。《左傳·哀公十六年》:“旻天不弔,不憖遺一老。俾屏餘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 尼父 !無自律。” 漢 班固 《白*虎通·聖人》:“ 孔子 反宇,是謂 尼甫 。” 唐 李涉 《懷古》詩:“ 尼父 未適 魯 ,屢屢倦迷津。” 明 馮夢龍 《<山歌>敘》:“ 桑間 濮 上,《國風》刺之, 尼父 録焉。”
無位
(1).沒有界限或位置。 晉 郗超 《奉法要》:“夫罪福之於逆順,固必應而無差者也。苟昧斯道,則邪正無位,寄心無準矣。” 晉 王謐 《答桓太尉書》:“況佛教喻一生於彈指,期要終於永刼,語靈異之無位,設報應於未兆,取之能信,不亦難乎!”
(2).指沒有一定的地位。 明 劉基 《全嬰堂序》:“夫濟人利物,無位不能焉。”
猶失位。謂在上故貴,但無人君之德,則失其位。《易·繫辭上》:“貴而無位,高而無民。” 尚秉和 註:“在上故貴,失正故無位。”
一王
一代王朝。《史記·太史公自序》:“ 孔子 之時,上無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斷禮義,當一王之法。”《漢書·叔孫通傳贊》:“ 叔孫通 舍枹鼓而立一王之儀。” 顏師古 註:“別創 漢 代之禮,故云一王之儀也。”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采 周 之舊,以會成王義” 唐 孔穎達 疏:“采 周 公之舊典,以會合成一王之大義。” 唐 柳宗元 《王侍郎母劉氏志文》:“修經術以求聖人之道,通古今以推一王之典。”
遺法
亦作“ 遺灋 ”。1.前代遺留下來的典章法則。《漢書·藝文志》:“ 周 衰俱壞,樂尤微眇,以音律為節,又為 鄭 衛 所亂,故無遺法。” 唐 柳宗元 《塗山銘》:“是以 周穆 遐追遺法,復會於是山,聲垂天下,亦紹前軌,用此道也。” 明 劉基 《公朝於王所仲孫羯會晉韓不信云云城成周》:“至於天子之守,則有先王之遺法焉。”
(2).留傳下來的方式、方法。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漢 末喪亂,其灋中絶, 馬先生 紹而作焉。今指南車, 馬先生 之遺灋也。”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五:“《齊民要術》有鹹杭子法,用杭木皮漬鴨卵。今 吳 人用虎杖根漬之,亦古遺法。” 金 元好問 《蒲桃酒賦》:“意天以美釀而飽予,出遺法於湮埋。” 楊樹達 《古書疑義舉例續補·據古人當時語氣直述例》:“據此,則 史公 所述固古史記言之遺法也。”
(3).指前代傳下的法書和書法藝術準則。 宋 蘇舜欽 《丹陽子高得逸少<瘞鶴銘>於焦山之下作長句以寄》:“我久臨池無所得,願觀遺法快沉冥。” 明 文徵明 《龍茶錄考》:“ 晦菴 評 蔡 書,謂歲有蚤暮,力有深淺,公書至是蓋無遺法矣。”
(4).指前代傳下的佛法。《隋書·經籍志四》:“每佛滅度,遺法相傳,有正、象、末三等淳醇之異。”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華嚴宗》:“這個賢者很留意《華嚴經》,能夠無師自悟,紹隆遺法。”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年齡
(3) 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張方平名句,酬范思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