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南北朝鮑照的《門有車馬客行》
全文:
門有車馬客,問君何鄉士。
捷步往相訊,果得舊鄰里。
淒淒聲中情,慊慊增下俚。
語昔有故悲,論今無新喜。
清晨相訪慰,日暮不能已。
歡戚競尋敘,談調何終止。
辭端竟未究,忽唱分途始。
前悲尚未弭,後戚方復起。
嘶聲盈我口,談言在我耳。
“手跡可傳心,願爾篤行李。
”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淒淒
(1) 形容寒涼
風雨淒淒。——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形容悲傷淒涼
淒淒不似向前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中情
隱藏在心中的思想或情感
不察余之中情。——《楚辭·離騷》
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
慊慊
(1).心不滿足貌;不自滿貌。《後漢書·五行志一》:“石上慊慊舂黃粱者,言 永樂 雖積金錢,慊慊常苦不足,使人舂黃粱而食之也。”《文選·曹丕<燕歌行>》:“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他方?” 張銑 註:“慊慊,心不足貌。” 唐 韓愈 《送鄭十校理序》:“今生始進仕,獲重語於天下,而慊慊若不足,真能守其家法矣!”《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四年》:“吾幸託肺附,非不知往必死,但舉朝無蹈難之臣,使聖情慊慊耳!” 胡三省 註:“慊慊,嫌恨不足之意。”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黔游日記一》:“擔夫曰:‘是為 白水河 ,前有懸墜處,比此更深。’余恨不一當其境,心猶慊慊。”
(2).誠敬貌。《後漢書·耿弇傳贊》:“慊慊 伯宗 ,枯泉飛渡。”《後漢書·杜根等傳贊》:“慊慊 欒 杜 ,諷辭以興。”
下俚
(1).同“ 下里 ”。 唐 元稹 《旱災自咎貽七縣宰》詩:“生小下俚住,不曾州縣門。” 五代 羅隱 《讒書·市儺》:“儺之為名,著於時令矣。自宮禁至於下俚,皆得以逐災邪而驅疫癘。”
(2).卑下鄙俗。亦指人或文辭之鄙陋者。 宋 岳珂 《桯史·尊堯集表》:“是知當時公議,雖小夫下俚,猶不愜,不特 了翁 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王之奐》:“樂人所唱,皆下俚之詞。”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道經又有命 張良 注《度人經》勑表,其文辭絶類 宋 人之下俚者,至官秩亦然,可發一笑。”
鮑照名句,門有車馬客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