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知孔子大悟時,太虛中不掛一絲

曾豐題安子承讀易堂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曾豐的《題安子承讀易堂》

全文:
卦辭爻辭易之注,孔子讀之悟其故。
彖辭象辭易之疏,孔子作之志其悟。
懸知孔子大悟時,太虛中不掛一絲
與易為一自不知,奚以卦辭爻辭為。
渠無孔子大機械,所恃囁嚅三尺喙。
象彖爻辭從領會,其如猶有卦辭在。
誠使時習能絕編,安知日新不忘筌。
著腳還超九師先,回頭更勘三畫前。

曾豐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曾豐懸知孔子大悟時,太虛中不掛一絲書法作品欣賞
懸知孔子大悟時,太虛中不掛一絲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懸知

料想;預知。 北周 庾信 《和趙王看伎》:“懸知曲不誤,無事畏 周郎 。”《太平廣記》卷七一引《玄門靈妙記》:“法之效驗,未敢懸知。” 宋 秦觀 《和東坡紅鞋帶》:“懸知百年事已定,卻笑列仙形甚臞。” 明 吳承恩 《移竹寺中得詩》之四:“懸知此君意,亦自要狂夫。”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幼年生活貧困。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子。50歲時任魯國司寇,攝行相事。後同學生周遊列國,終不見用。晚年致力教育事業,傳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張“正名”,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以鞏固等級名分和社會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對苛政。倫*理思想上宣傳“仁”。“仁”是符合等級制度的言行規範,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養恭、寬、信、敏、惠的總稱。教育思想上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知新”。重視因材施教。現存《論語》集錄孔子言行

大悟

徹底醒悟

太虛

(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學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實體氣

一絲

(1).一根蠶絲。常喻微少或極細之物。 宋 葉適 《贈勝上人》詩:“遣臘冰千筋,勾春柳一絲。” 明 劉基 《擬連珠》之二七:“蓋聞拂雲之松,生於一豆之實;聳壑之魚,穿於一絲之溜,是以忽細事者禍必盈,輕小敵者亡必驟。”

(2).指一點。《老殘遊記》第十六回:“這些情節, 子謹 卻一絲也不知道。” 巴金 《秋》二:“ 高忠 看見 克定 這樣鎮靜,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意。”

曾豐名句,題安子承讀易堂名句

詩詞推薦

懸知孔子大悟時,太虛中不掛一絲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