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再次韻四首》
全文:
風櫺倒影日光寒,堯日當中露正乾。
殿上給扶鳴漢履,螭頭簪筆見秦冠。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給扶
給予扶侍之人。古時君主賜給大臣的一種禮遇。《南齊書·始安貞王遙光傳》:“帝崩,遺詔加 遙光 侍中、中書令,給扶。”《陳書·袁憲傳》:“ 憲 於是表請解職, 後主 不許,給扶二人。” 清 袁枚 《隨園隨筆·給扶俠侍之分》:“常見 岑文本 畫古帝王像,一帝之側,必有二人擁侍而立者,亦復冕而貂蟬,但止三旒,非若天子之九旒,不解其制。 朱萬同 曰:‘此 魏 、 晉 、 六朝 所謂給扶是也, 宋 猶行之,故《陳康伯傳》許肩輿至殿門,仍給扶。’”
螭頭
(1).古代彝器、碑額、庭柱、殿階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龍頭像。亦借指殿前雕有螭頭形的石階等。 唐 姚合 《寄右史李定言》詩:“纔歸龍尾含雞舌,更立螭頭運兔毫。”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我朝翰林皆史官,立班雖近螭頭,亦遠在殿下。”《紅樓夢》第十七回:“青松拂檐,玉蘭繞砌;金輝獸面,彩煥螭頭。” 康有為 《游金陵明故宮及孝陵秦淮舊板橋》詩:“虎踞龍盤猶有夢,摩桫翁仲立螭頭。”
(2).見“ 螭頭官 ”。
簪筆
(1).謂插筆於冠或笏,以備書寫。古代帝王近臣、書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裝束。《漢書·趙充國傳》:“﹝ 張安世 ﹞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 數十年,見謂忠謹,宜全度之。”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也。”《漢書·昌邑王劉賀傳》:“﹝ 劉賀 ﹞衣短衣大袴,冠 惠文 冠,佩玉環,簪筆持牘趨謁。” 顏師古 註:“簪筆,插筆於首也。”《晉書·輿服志》:“笏者,有事則書之,故常簪筆。今之白筆是其遺象……手版即古笏矣。尚書令、僕射、尚書手版頭復有白筆,以紫皮裹之,名曰笏。” 隋 薛道衡 《從駕幸晉陽》詩:“方觀翠華反,簪筆上雲亭。”
(2).指仕宦。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改官詩》:“簪筆雍容志已虛,不如歸去舊蓬廬。”參見“ 簪白筆 ”。
黃庭堅名句,再次韻四首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殿上給扶鳴漢履,螭頭簪筆見秦冠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