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郭印的《提宮宇文朝議輓辭》
全文:
憶昔我弱冠,辟廱尾群英。
公時少二歲,籍注國子生。
同舍氣味同,異姓而弟兄。
厥後公筮仕,我亦獵科名。
參辰不相比,邈焉笑語並。
雲溪既卜築,來往數逢迎。
玄譚入理窟,淡交遺世情。
邑人敬二老,可為來者程。
頃年我出使,公言勉一行。
僂指解轡歸,請當踵前盟。
山頹梁木壞,聞訃恍以驚。
跡公生平事,表里皆純誠。
居家簡以肅,從官廉而平。
應酬心地虛,不見喜慍萌。
處順悠然去,了無絲髮驚。
乃知學道力,堅剛老益明。
天報良未已,諸孫何錚錚。
回首丹旌路,風悲涕淚橫。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籍注
東晉 和 南朝 時將服官役者的姓名、年限載入用黃紙書寫的戶籍總冊,謂之籍注。凡入黃籍者可免徵役。《南齊書·張岱傳》:“母年八十,籍注未滿, 岱 便去官從實還養,有司以 岱 違制,將欲糾舉。”《資治通鑑·梁武帝天監元年》:“ 元起 在道久,糧食乏絶,或説之曰:‘ 蜀 土政慢,民多詐疾,若檢 巴西 一郡籍注,因而罰之,所獲必厚。’” 胡三省 註:“謂民多詐疾,注之於籍,以避征役。”
國子
(1).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禮·地官·師氏》:“以三德教國子。” 鄭玄 註:“國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漢書·禮樂志》:“朝夕習業,以教國子。國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 清 劉書年 《劉貴陽說經殘稿·國子證誤》:“國子者,王大子、王子、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亦曰國子弟。”
(2).指國子學。《北史·儒林傳論》:“ 明 元 時,改國子為中書學,立教授博士……及遷都 洛邑 ,詔立國子、太學、四門、國小。”《隋書·韋藝傳》:“ 藝 字 世文 ,少受業國子。”《新唐書·百官志三》:“﹝國子監﹞掌儒學訓導之政,總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凡七學。”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國子監之訛》:“ 漢 以前,統名太學…… 晉 鹹寧 間,始專名國子, 隋 又改學為監。”
郭印名句,提宮宇文朝議輓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