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晁公溯的《李仁甫和予如字韻詩再用韻寄之》
全文:
神州久陸沈,遂作蛇豕墟。
諸公頗憤激,日上平邊書。
覽書帝震怒,欲下雷霆誅。
金城築三洲,戈船浮五湖。
要令境土復,再似祖宗初。
誰其為民言,世獨無郇模。
師克非在眾,正當戒不虞。
討論惟甲兵,此豈虞所須。
代思伊尹相,語憶皋陶都。
皮亡毛安附,體肆心自舒。
正宜詢褐父,難以訪綺襦。
君今幸得用,出駕班輪車。
為民盍盡言,軒冕真塊蘇。
區區但投劾,何貴於為儒。
春秋置桉上,開卷一軒渠。
儻能遵伯禽,焉在獲僑如。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諸公
(1).眾公卿。《公羊傳·隱公五年》:“天子八佾,諸公六,諸侯四。諸公者何?諸侯者何?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餘大國稱侯。” 漢 班固 《白*虎通·禮樂》:“諸公六六為行,諸侯四四為行。”
(2).諸多年老長者。《史記·田叔列傳》:“ 叔 為人刻廉自喜,喜游諸公。” 張守節 正義:“諸公謂丈人行也。”
(3).泛稱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元 貢師泰 《送江西傅與礪赴廣州教授》詩:“買得 吳 船便欲東,更騎羸馬別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個疑難在此,諸公大家參一參。”
憤激
(1).憤怒激動。 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二》:“士卒皆有憤激之氣,救敗赴亡之急,以決一旦之命。”《資治通鑑·晉安帝義熙七年》:“﹝ 劉毅 ﹞及敗於 桑落 ,知物情已去,彌復憤激。” 蔣光慈 《短褲黨》四:“但是粗笨的工人民眾越受屠*殺越憤激,越受壓迫越反抗。” 葉聖陶 《多收了三五斗》:“而不糶那已經送到河埠頭來的米,卻只能作為一句憤激的話說說罷了。怎么能夠不糶呢?”
(2).激奮,激昂。 晉 張華 《壯士篇》:“壯士懷憤激,安能守虛沖。”《南史·宋紀上·武帝》:“丹誠未宣,感慨憤激,望霄漢以永懷,盼山川以增佇。” 宋 葉適 《台州州學三老先生祠堂記》:“及 隆興 英睿憤激,大勢宜若遽振。”
(3).指偏激。 明 焦竑 《李氏<焚書>序》:“ 宏甫 快口直腸,目空一世,憤激過甚,不顧人有忤者。” 清 王筠 《籙友肊說》:“ 筠 質性粗俗,多憤激過當之語。” 鄭觀應 《<盛世危言>自序》:“將先後所論洋務五十五篇……付諸手民,定名曰《盛世危言》。自知憤激之詞,不免狂戇僭越之罪。”
(4).形容氣勢猛烈。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畿輔雜記二·苑家口》:“獨一河承受諸水,河身狹隘,氣勢憤激,流沫盤渦,濤聲衝撞。”
上平
(1).舊時書牘中遇尊稱之詞時,另行抬寫,與上行齊平,謂之上平。《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凡詔命、制書、奏事、上書諸稱 燕王 者,可皆上平。”
(2).《切韻》、《廣韻》、《集韻》等韻書,因平聲字多,分為上、下兩卷,稱上卷為上平,稱下卷為下平。 元 熊忠 《古今韻會舉要·凡例》:“舊韻上平、下平、上、去、入五聲,凡二百六韻,今依《平水韻》併通用之韻,為一百七韻。”
(3).漢語平聲字的聲調分為陰平和陽平兩種。稱陰平為上平,陽平為下平。
邊書
寄自邊地的書信。《魏書·源懷傳》:“今之所矜者,正以南黔企德,邊書繼至,殄悴之氓,理須救接。” 宋 張孝祥 《滿江紅·於湖懷古》詞:“邊書靜,烽煙息。通軺傳,銷鋒鏑。” 清 周亮工 《寄閩南高雲客蔣用弢謝爾將》詩:“ 閩 南自昔無征鴈,莫悵邊書不肯來。”
晁公溯名句,李仁甫和予如字韻詩再用韻寄之名句
名句推薦
一身三處夢,五夜九迴腸
項容孫《山中憶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