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簡的《大哉》
全文:
大哉孔聖之言,哀樂相生不可見,傾耳聽之不可聞。
不見乃真見,不聞乃真聞。
子夏雖曰敢不承,實莫之承終於昏,誤認有子為師道。
曾子覺雖小,而悟孔聖之皜皜。
濯之暴之覺之虧,即濯即暴無不妙。
子思孟子亦近之,惜乎小覺而大非,其言多害道。
二子名聲滿天下,指其非者何其少,滋惑後學何時了。
安得朝家專主孔聖言,盡削異說明大道。
比一二十年覺者寢寢多,幾二百人其天乎。
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
君子不必相與言,雖在畎畝之中,默然即聖無他巧。
大哉孔聖之至言,罔極之德何以報。
參考注釋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不必
無須,不一定,沒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唐·韓愈《師說》
相與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舍人相與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相與言。——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畎畝
田地,田間,田野
舜發於畎畝之中。——《孟子·告子下》
默然
沉默不語貌。《戰國策·齊策四》:“ 宣王 默然不説。” 唐 韓愈 《次石頭驛寄江西王十中丞閣老》詩:“默然都不語,應識此時情。” 瞿秋白 《文藝雜著·那個城》:“沉沉的垂枝,一動不動覆著默然不語的大地。”
無他
亦作“ 無它 ”。亦作“ 無佗 ”。1.沒有別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則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無也,與民同樂也。” 金 元好問 《內相文獻楊公神道碑銘》:“聖人之道無它,至誠而已。”
(2).猶無恙;無害。《後漢書·隗囂傳》:“若束手自詣,父子相見,保無佗也。”《後漢書·馬援傳》:“ 援 閒至 河內 ,過存 伯春 ,見其奴 吉 從西方還,説 伯春 小弟 仲舒 望見 吉 ,欲問 伯春 無它否,竟不能言,曉夕號泣,婉轉塵中。” 宋 王讜 《唐語林·德行》:“儻窀穸不為盜所發,珠必無他。”
(3).無二心,專一。《國語·晉語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 秦 ,有死無他。’” 三國 魏 嵇康 《秋胡行》之一:“惟有貧賤,可以無他。” 宋 蘇軾 《徐州謝表》:“察孤危之易毀,諒拙直之無他。”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非憫其才,非憫其德,憫其方寸之無他也。”
楊簡名句,大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