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山石榴,寄元九》
全文:
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
杜鵑啼時花撲撲。
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
江城上佐閒無事,山下斫得廳前栽。
爛熳一欄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
千房萬葉一時新,嫩紫殷紅鮮麴塵。
淚痕浥損燕支臉,剪刀裁破紅綃巾。
謫仙初墮愁在世,奼女新嫁嬌泥春。
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閒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奇芳絕艷別者誰?通州遷客元拾遺。
拾遺初貶江陵去,去時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嶺愁殺君,山石榴花紅夾路。
題詩報我何所云?苦雲色似石榴裙。
當時叢畔唯思我,今日欄前只憶君。
憶君不見坐銷落,日西風起紅紛紛。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謫仙
亦作“ 謫僊 ”。1.謫居世間的仙人。常用以稱譽才學優異的人。《南齊書·高逸傳·杜京產》:“ 永明 中 會稽 鐘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養鼠數十頭,呼來即來,遣去便去。言語狂易。時謂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壺吟》:“世人不識 東方朔 ,大隱 金門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吳彩鸞所寫之書》:“ 吳彩鸞 ,世傳謫仙也。”
(2).專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師,舍於逆旅。 賀監 知章 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僊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詩:‘ 黃鶴樓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謫降的官吏。 唐 劉禹錫 《寄唐州楊八歸厚》詩:“謫仙年月今應滿,戇諫聲名眾所知。”
見“ 謫仙 ”。
在世
活著;存活於世間
老人要是還在世,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
奼女
亦作“奼女”。1.少女;美女。《後漢書·五行志一》:“ 河間 奼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為堂。” 唐 羅鄴 《自遣》詩:“春巷摘桑喧奼女,江船吹笛舞蠻奴。” 梁啓超 《澳亞歸舟雜興》詩:“奼女不知家國恨,更彈 漢 曲入胡琴。”
(2).道家煉丹,稱水銀為奼女。《參同契》卷下:“河上奼女,靈而最神,得火則飛,不見埃塵。” 蔣一彪 集解引 彭曉 曰:“河上奼女者,真汞也。見火則飛騰,如鬼隱龍潛,莫知所往。” 唐 劉禹錫 《送盧處士》詩:“藥爐燒奼女,酒瓮貯賢人。” 唐 陸龜蒙 《自遣》詩之二八:“奼女精神似月孤,敢將容易入洪爐。”《西遊記》第十九回:“嬰兒奼女配陰陽,鉛汞相投分日月。”嬰兒,道教對鉛之稱。
嬌泥
柔媚纏*綿。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攟餘》:“每過 翠芸閣 ,必招姬相左右,侍櫛揮紈,事事稱意。或有時投懷嬌泥,若深知余之憐且愛者。”
白居易名句,山石榴,寄元九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