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程公許的《一冬無雪和際放翁梅詩陸句豪夸余清苦要自不》
全文:
清羸怯問黃錯月,呵手寒窗寄幽絕。
一枝幽艷棖觸人,花與詩人皆本色。
孤山飛鶴舞空去,詩家何曾絕正脈。
經營慘澹空亡寄,不如倚筆珊瑚格。
騰六冬來偏放惰,暖日暄風渾坼破。
便擬飛章抗訴天,怕主林神合連坐。
我昔與梅同謫墮,隨分世塵聊贖過。
薰天肉食休問渠,萬古清芬首陽餓。
參考注釋
一枝
(1).一根枝杈。《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晉 張華 《鷦鷯賦》:“其居易容,其求易給,巢林不過一枝,每食不過數粒。”後用以比喻棲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詩:“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宋 曾鞏 《次道子中書問歸期》:“一枝數粒身安穩,不羨雲鵬九萬飛。” 清 方文 《廬山·玉簾泉》詩:“小樓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於細長的東西。《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等到望見過往的客商到了,一枝響箭便算個號令,大家纔不約而同的下山。” 老舍 《趙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項微俯,拿了一枝香菸。”
(3).一支。一個支派。《景德傳燈錄·元安禪師》:“ 石頭 一枝,看看師滅矣。” 宋 秦觀 《次韻邢敦夫秋懷》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聞。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剎院寺祖墳,是東門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無地,遂葬其傍。”
(4).一支。猶言一隊。《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正遇著 范 賊一枝游兵,劫奪行李財帛,將人口追得三零四散。”《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臣當引一枝兵,為 蔡 鄉導。”
幽艷
(1).文靜秀美。 唐 劉言史 《買花謠》:“幽艷凝華春景曙,採夫移得將何處。” 宋 王安石 《次韻答平甫》:“長樹老陰欺夏日,晚花幽艷敵春陽。”
(2).引申為美好。 葉聖陶 《一個青年》:“一迭的書翰藏在口袋裡,手按著時就覺得前途頗有把握,教他不能不興起一種迷*幻幽艷的遐想了。”
棖觸
(1).觸犯,觸動。《新唐書·儒學傳下·褚無量》:“廬墓左,鹿犯所植松柏, 無量 號訴曰:‘山林不乏,忍犯吾塋樹邪?’自是羣鹿馴擾,不復棖觸。” 金 李純甫 《虞舜卿送橙酒》詩:“何物督郵風味惡,棖觸閒愁無處著。” 茅盾 《子夜》五:“這在從前不過覺得可笑而已,但現在卻因棖觸著 吳蓀甫 的心緒而覺得可恨了。”
(2).感觸。 唐 李商隱 《戲題樞言草閣三十二韻》:“君時臥棖觸,勸客白玉杯。”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言祖》:“看折柳,聽吹笳,離腸棖觸斷無些。” 清 趙翼 《青山莊歌》:“我聞此語心棖觸,信有興衰如轉轂。” 鄒韜奮 《萍蹤寄語》一:“倚裝待發,棖觸萬端。”
詩人
作詩的名人
生來就是一個詩人,不是造就出來的
本色
(1) 物品沒有經過染色的原來的顏色。古以青、黃、赤、白、黑等五色為正色,也稱本色
(2) běnsè
(4) 本來面貌
書生本色
程公許名句,一冬無雪和際放翁梅詩陸句豪夸余清苦要自不名句
名句推薦
兄弟干戈里,邊關涕淚中
溥心畬《八月感懷》
詩詞推薦
![一枝幽艷棖觸人,花與詩人皆本色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