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懷深的《升堂頌古五十二首·其十一》
全文:
焦山舊日時,堂安百餘眾。
笊籬與木杓,如今不足用。
多謝諸禪人,各出一隻手。
南北與西東,面南看北斗。
廚中一個鍋,煮粥又不多。
若非憲上座,誰人奈爾何。
水陸會街坊,六人為總領。
但看正二月,夜夜香花請。
二人同一心,打圍要種菜。
意在钁頭邊,兩彩都一賽。
臘月冷如冰,眾僧猶臥簟。
二人去化席,姑蘇也不遠。
漆桶要打破,深禪卻要光。
但教無滲漏,得個也無妨。
鎮州蘿蔔頭,今年到處少。
奇公去打錢,典座呵呵笑。
法真小比丘,去覓溈山牛。
繩頭須緊把,鼻孔要牢收。
跡在牛還在,無心終易求。
要得十分好,更造一層樓。
更有一件事,不小亦不大。
擘也擘不開,跣也跣下過。
常在動用中,未有人擔荷。
你若肯發心,我為你說破。
參考注釋
姑蘇
亦作“ 姑胥 ”。1.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史記·河渠書》:“上 姑蘇 ,望五湖。”《淮南子·人間訓》:“﹝ 越王 ﹞甲卒三千人,以禽 夫差 於 姑胥 。”參閱 宋 范成大 《吳郡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六·吳縣》。
(2).指 姑蘇台 。《國語·越語下》:“ 吳王 帥其賢良與其重祿,以上 姑蘇 。” 韋昭 註:“ 姑蘇 ,宮之臺也,在 吳閶門 外,近湖。”《史記·吳太伯世家》:“ 越 因伐 吳 ,敗之 姑蘇 。” 司馬貞 索隱:“ 姑蘇 ,臺名,在 吳縣 西三十里。”《後漢書·濟南安王康傳》:“ 吳 興 姑蘇 而滅。” 李賢 註:“ 姑蘇臺 一名 姑胥臺 。”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謀吳》:“姑擊之於 檇李 ,復敗於 姑蘇 。”參見“ 姑蘇臺 ”。
(3). 蘇州 吳縣 的別稱。因其地有 姑蘇山 而得名。《荀子·宥坐》:“女以諫者為必用邪? 吳子胥 不磔 姑蘇 東門外乎!” 漢 王符 《潛夫論·邊議》:“ 孟明 補闕於 河西 , 范蠡 收責於 姑胥 。” 唐 張繼 《楓橋夜泊》詩:“ 姑蘇 城外 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明 馮夢龍 《山歌·月上》:“ 姑蘇 李秀才 ,貧而滑稽。” 清 李漁 《慎鸞交·譎諷》:“來此已是 姑蘇 ,料想地方官員,一定要來參謁。”
釋懷深名句,升堂頌古五十二首·其十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