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舒布圖鎧巴圖魯奇徹布歌》
全文:
千人萬人敵昔有,亦惟能將資眾力。
一人奮勇敵二千,昔未前聞今始出。
其人曰惟奇徹布,向為侍衛備宿直。
去歲從軍監包沁,包沁之人乃通賊。
來圍其帳欲肆害,奇徹布曾無懼色。
徐腰櫜鞬手弓箭,出帳跨馬聲霹靂。
蟻聚叫歡群近前,應弦馥倒賊辟易。
辟易復前恃其眾,長槍火*銃競相逼。
奇徹布且戰且走,得一柳林為障翼。
賊人圍之凡數重,恐自傷無施銃隙。
持槍人亦弗敢進,進被箭死屍橫骼。
二千人各二十心,一人氣奪二千魄。
侵尋天暮眾西奔,奇徹布歸奏殊績。
賜金賜爵酬勤勞,復請從師肯宴息。
舒布圖鎧巴圖魯,神勇之名汝應得。
荊軻孟賁匹夫豪,日月爝火光應熄。
我歌嘉爾豈徒然,勖我八旗永為式。
參考注釋
舒布
(1).展開;散布。《漢書·李尋傳》:“翼張舒布,燭臨四海。”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舒布,張廣也。” 明 高啟 《水雲居記》:“然不知舒布覆被而雨四海者雲也,奔走放注而溉千里者水也。”
(2).鋪陳。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故書者,舒也。舒布其言,陳之簡牘。” 唐 白居易 《賦賦》:“觀夫義類錯綜,詞采舒布。”
巴圖魯
蒙語,意為勇士。 清 初,滿族、蒙古族有戰功者多賜此稱。在巴圖魯稱號之前,復冠他字為“勇號”,冠以滿文如搏奇、烏能伊之類者,謂之清字勇號。後來也用於漢族武官,冠以漢文英勇、剛勇之類者,謂之漢字勇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巴圖魯,譯言好漢,與《元史》稱拔都、拔突、霸都魯等類字異義同。”《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就是營、哨各官,也都是當時立過汗馬功勞,甚么‘黃馬褂’、‘巴圖魯’、‘提督軍門頭品頂戴’,一個個保至無可再保。” 張天翼 《夏夜夢》:“她爸爸生前是個在旗的將軍,封了英勇巴圖魯,女兒現在可在賣唱。”
神勇
無比的勇猛
神勇無敵
應得
猶應當;應該。 唐 杜甫 《喜雨》詩:“晚來聲不絶,應得夜深聞。”《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供養伯伯是應得的,此銀伯伯留下隨便使用。”《紅樓夢》第八三回:“這病時常應得頭暈,減飲食,多夢。” 郭沫若 《恢復》詩:“我們是除惡務盡,然而總是因循;我們對於敵人,應得如拉屎,灑尿!”
乾隆名句,舒布圖鎧巴圖魯奇徹布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