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關仝山溪待渡》
全文:
磔裂已看纑地陳,溪山千古自精神。
蒼然暮色橫川上,尚有擔囊待渡人。
參考注釋
磔裂
(1).車裂人體。後亦指凌遲處死。《後漢書·董卓傳》:“恨不得磔裂姦賊於都市,以謝天地。” 李賢 註:“磔,車裂之也。” 唐 元稹 《苦雨》詩:“安得 飛廉 車,磔裂雲將軀。” 宋 王禹偁 《諫議大夫臧公墓志銘》:“不踰月,刼盜如故。公捕獲之,皆磔裂而徇,然後以聞。”
(2).分割;割裂。《文選·揚雄<長楊賦>》:“分剓單于,磔裂屬國。” 呂延濟 註:“磔裂,破也。” 唐 王續 《負苓者傳》:“自 伏羲氏 洩道之密,漏神之幾,分張大和,磔裂元氣,使天下之智者詭道逆出。”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三》:“南渡前,經義簡實典古,有補世教,豈若近世浮虛磔裂者所為,宜為先儒之所深取也。”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三:“駢文家尚對偶,講聲韻,固然是可文而文之,可是古文家的磔裂章句,也何嘗不是可文而文之呢?”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周*恩*來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乾隆名句,關仝山溪待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