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宋高孝法書合冊·其一·高宗書蘇軾地黃詩》
全文:
宋帝率能書,石渠藏屢有。
茲冊合高孝,三希刻曾久。
幾暇偶展觀,謂昔鑒失苟。
全書蘇軾詩,題識無其後。
地黃昨辟蘇,不復摛吟口。
但如馬喻身,蘇宜帝何取。
書亦遜賜岳,頗疑出偽手。
既成弗可更,遂過吾自醜。
參考注釋
全書
(1).內容完整,並無殘缺的書。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但既殘缺,非復全書。” 宋 曾鞏 《<新序>目錄序》:“ 劉向 所集次《新序》三十篇; 隋 唐 之世,尚為全書,今可見者十篇而已。”
(2).指整部書。 清 康熙 《御製<佩文韻府>序》:“於五十年十月全書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萬八千餘頁。”
(3).由許多人合編的叢書。如:《四庫全書》。
(4).指一人的全集。如:《曾子全書》。
(5).就某一專題進行全面闡述所編次的書。如:《農政全書》。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題識
(1).寫上標記。《三國志·魏志·華歆傳》:“﹝ 曹操 徵 歆 ﹞賓客舊人送之者千餘人,贈遺數百金。 歆 皆無所拒,密各題識,至臨去,悉聚諸物,謂諸賓客曰:‘本無拒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腳踏車遠行,將以懷璧為罪,願賓客為之計。’眾乃各留所贈,而服其德。”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 世宗 常令陶人應二十四氣,燒瓦二十四片,各題識其節氣。”
(2).指標記。 清 李伯元 《南亭筆記》卷五:“一令獨餽古甎二十事,年號題識皆 秦 漢 物。”
(3).猶題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惜乎鑑定諸人……人品不高,目力苦短。凡經前輩品題者,盡皆拆去,故今御府所藏,多無題識。” 明 宋濂 《題周母李氏墓銘後》:“ 梁 太常卿 任昉 著《文章緣起》一卷,凡八十有五題,未嘗有所謂題識者。題識之法,蓋始見於 唐 而極盛於 宋 ,前人舊跡,或闇而弗彰,必假能言之士,歷道其故而申之,有如箋經家之疎雲耳。非專事於虛辭也。”《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宣和二年》:“﹝ 梁師成 ﹞多置書畫捲軸於外舍,邀賓客縱觀,得其題識,合意者輒密加汲引,執政、侍從,可階而升。” 葉聖陶 《隔膜》:“懸空的煤油燈照得全室雪亮,連牆角掛著的那幅山水上的密行題識都看得清楚。”參見“ 題跋 ”。
(4).猶題款。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十:“ 唐 鹹通 十四年癸巳, 凝式 是年生,故題識多自稱癸巳人。”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今日輕俊後生輩,乘酒縱筆,題識書畫捲軸,有不著姓名,止題道號者,得不有愧於前輩乎?”
其後
在某時之後
其後,事情仍無起色
乾隆名句,題宋高孝法書合冊·其一·高宗書蘇軾地黃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