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石寶的《題南山樵隱》
全文:
采采山木,凌虛上征。
松檜乾雲,幽隱乍明。
下有飲澗之群猱,上有鳴鳥之嚶嚶。
短柯一振山谷應,豕鹿辟易豺貙驚。
吾聞仲夏斬陰木,百草黃落秋令行。
先刊菑翳後樸樕,鉅材養之待棟楹。
城中貴薪若貴桂,兩肩取足何求贏。
從來賢達適志耳,豈山而樵惟董生。
勞形不殊抱瓮叟,食力亦有孺子耕。
嗟哉樵隱有至理,機事未忘安可評。
參考注釋
采采
猶言采了又采。 南朝 齊 陶功曹 《采菱曲》:“採採詎盈匊,還望空延佇。”匊,一本作“ 掬 ”。
(1).猶事事。《書·皋陶謨》:“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 孔 傳:“載,行。采,事也。稱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以為驗。”
(2).茂盛,眾多貌。《詩·秦風·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毛 傳:“采采,猶萋萋也。” 晉 陶潛 《榮木》詩:“采采榮木,結劐根於茲。” 南朝 宋 謝靈運 《緩歌行》:“習習和風起,采采彤劐雲浮。” 明 高啟 《菊鄰》詩:“采采霜露餘,繁英正鮮新。”一說,燦燦青青、活鮮鮮貌。見 郭沫若 《讀〈隨園詩話〉札記》。
(3).華飾貌。《詩·曹風·蜉蝣》:“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朱熹 集傳:“采采,華飾也。” 明 唐寅 《題菊花》詩之一:“御袍采采 楊妃 醉,夜半扶歸挹露華。”
(4).形容美妙的樂聲。《文選·嵇康<琴賦>》:“英聲越發,采采粲粲。” 呂向 註:“采采粲粲,英聲貌。” 唐 孟郊 《清東曲》:“采采《清東曲》,明眸艷珪玉。”
山木
(1).山中的樹木。《左傳·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魚鹽蜃蛤,弗加於海。”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瞿溪山僧》詩:“鑽燧斷山木,掩岸墐萬戶。” 唐 白居易 《自題小草亭》詩:“土階全壘塊,山木半留皮。”
(2).古歌名。《文選·江淹<恨賦>》:“若乃 趙王 既虜,遷於房陵。” 李善 注引《淮南子》:“ 趙王 遷流 房陵 ,思故鄉,作《山木》之嘔,聞者莫不隕涕。” 清 錢謙益 《<梅村先生詩集>序》:“夫所謂不學而能者,《三侯》、《垓下》、《滄浪》、《山木》,如天鼓谷音,稱心而衝口者是也。”參閱 清 王念孫 《讀書雜誌·淮南內篇二十》。
凌虛
升於空際。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華閣緣雲,飛陛凌虛,俯眺流星,仰觀八隅。” 宋 洪邁 《夷堅丁志·仙舟上天》:“仰空寓目,見一舟凌虛直上。”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九鯉湖日記》:“忽有亭突踞危石,拔迥凌虛,無與為對。” 朱自清 《溫州的蹤跡》三:“所以如此,全由於岩石中間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裡,無可憑依,凌虛飛下,便扯得又薄又細了。”
淩虛:升向高空或高高地在空中。 三國 魏 曹植 《節游賦》:“建三臺於前處,飄飛陛以凌虛。”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剔腹背無益之毛,攬六翮凌虛之用。” 清 黃遵憲 《大阪》詩:“江山入眼花光媚,樓閣凌虛海氣豪。”
上征
(1).上升。《楚辭·離騷》:“駟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風余上征。”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飛陛揭孽,緣雲上征。” 明 烏斯道 《澤畔》詩:“上征天無風,遠遊橐無金。”
(2).引申為向前發展。 魯迅 《墳·人之歷史》:“雖後世學人,或更上征而無底極,然十九世紀末之言進化者,固已大就於斯人矣。”
(3).謂溯流而上。 漢 馮衍 《顯志賦》:“浮 江河 而入海兮,泝 淮 濟 而上征。” 唐 李白 《丁都護歌》:“ 雲陽 上征去,兩岸饒商賈。”
(4).指 春秋 時 吳 、 越 、 楚 諸國征伐中原各諸侯國。《國語·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 宋 、 鄭 、 魯 、 衛 、 陳 、 蔡 執玉之君皆入朝。”
石寶名句,題南山樵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