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岳珂的《曾丞相臨平帖贊》
全文:
書尺之作趨簡便,情之所託斯可見。
志雖少貶言猶婉,體雖少拙敬猶簡。
堂堂相國緇衣彥,明哲自將亦通原。
竦然述贊覽遺卷,我欲以之參世變。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獅驚嶽嶽,王廟憶堂堂。——郭沫若《訪埃雜吟》
曰:“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莊嚴大方
儀表堂堂
(3) 形容志氣宏大
我們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還怕這一點困難嗎?
(4) 陣式或氣勢很大
堂堂的軍樂隊走過去了
相國
古官名。春秋戰國時,除楚國外,各國都設相,稱為相國、相邦或丞相,為百官之長
緇衣
(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詩·鄭風·緇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毛 傳:“緇,黑也,卿士聽朝之正服也。”
(2).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說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我在悲憤中沉靜下去了,然而積習卻從沉靜中抬起頭來,湊成了這樣的幾句……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3).《詩·鄭風》篇名。《詩序》謂系讚美 鄭武公 父子之詩;一說為讚美 武公 好賢之詩。《禮記·緇衣》:“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 鄭玄 註:“《緇衣》《巷伯》皆《詩》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賢者也。” 唐 陸贄 《張延賞中書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繼《緇衣》之美。”
(4).僧尼的服裝。 唐 韋應物 《秋景詣琅琊精舍》詩:“悟言緇衣子,蕭灑中林行。”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郭沫若 《孔雀膽》第四幕:“橋上走出一位以黑紗蒙面的僧人,身著緇衣,手敲金鐘,口念‘南無 阿彌陀佛 ’。”
(5).引申指佛教。 唐 沉亞之 《送洪遜師序》:“自佛行中國已來,國人為緇衣之學多,幾與儒等。” 宋 蘇軾 《與謝民師推官書》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廬山詩》之三一:“ 歐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
(6).借指僧人。 唐 劉商 《題禪居廢寺》詩:“凋殘精舍在,連步訪緇衣。”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詬奸》:“丞相是當朝黃閣,小尼是出世緇衣。”
明哲
明智、通達事理
知之曰明哲。——《書·說明上》
而況於明哲乎。——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自將
(1).自己保全。《漢書·兒寬傳》:“ 寬 為人溫良,有廉知自將,善屬文,然懦於武,口弗能發明也。”《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 南宮韜 , 魯 人,字 子容 ,以智自將。” 宋 蘇轍 《陳述古舍人謝兩府啟》:“某老大無取,介特自將。” 明 高啟 《匡山樵歌引》:“君今剛介自將,不苟進取。”
(2).自己帶著;自己拿著。《後漢書·羊續傳》:“ 續 妻後與子 祕 俱往郡舍, 續 閉門不內,妻自將 祕 行,其資藏唯有布衾、敝袛裯,鹽、麥數斛而已。” 宋 蘇轍 《官舍小池有鸂鶒遺二小雛》詩之一:“來從碧澗巢安在,飛過重城母自將。” 元 戴善夫 《風光好》第三折:“ 秦弱蘭 賺了他一篇樂章,親筆落款,他自將著。”
(3).自養。 明 高啟 《南宮生傳》:“晚迺刮磨豪習,隱然自將。”
(4).自相輔助,相輔相成。《漢書·王尊傳贊》:“ 王尊 文武自將,所在必發,譎詭不經,好為大言。” 顏師古 註:“將,助也。”
親自率領。 宋 楊萬里 《千慮策·國勢中》:“以 高帝 自將,而 子房 為之謀,如此其全也。”
岳珂名句,曾丞相臨平帖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