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轍的《六月十三日病起走筆寄仇池》
全文:
入伏節氣變,翛然如九秋。
牆上有短樹,庭下風颼颼。
風來吹我衣,虻蚋各已收。
移床就堂下,仰見月成鉤。
但與支體快,不作腑臟謀。
半夜起寒熱,展轉脫水鰌。
藥劑失先後,欲速反見留,不免召楊子,把臂揣厥由。
笑我冷治冷,徒爾苦舌喉。
授我桂與姜,乃始與病投。
逾旬不出戶,映牖披重裘。
遙聞南山下,不與他土侔。
山寒雪不解,清氣晝夜浮。
余冷入市城,煩熱遭濯漱。
況乃郡齋靜,滿地貯清流。
露濕荷葉淨,月上松柏幽。
牆頭白楊樹,秋聲無時休。
夜蜩感寒氣,上樹鳴啾啾。
野鶴弄池水,落拍翅羽修。
此處雖可愛,慎勿恣意游。
凡人愛涼冷,涼冷乃熱讎。
試掃北窗下,靜臥卻所憂。
屏扇去冰雪,虛室風自油。
歲熱強自厚,良藥彼有不。
參考注釋
入伏
進入伏天
節氣
根據太陽的位置,在一年的時間中定出二十四個點,每一點叫一個節氣。通常也指每一點所在的那一天
然如
猶然而。《大戴禮記·禮察》:“然如曰禮雲、禮雲,貴絶惡於未萌,而起敬於微眇。”
九秋
(1).指秋天。 晉 張協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鳴飇。” 南朝 宋 謝靈運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蕭索。” 唐 杜甫 《月》詩:“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華羅庚 《病中斗·寄老戰友》詩:“我身若蒲柳,難經九秋風。”
(2).指九月深秋。 唐 陸暢 《催妝五首》之一:“聞道禁中時節異,九秋香滿鏡臺前。”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一折:“為甚么桃花向三月奮發、菊花向九秋開罷?” 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昌黎集》:“菊有黃華則九秋矣,故秋懷以是終也。”
(3).九年。 漢 張衡 《南都賦》:“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 唐 劉禹錫 《謫九年賦》:“古稱思婦,已歷九秋,未必有是,舉為深愁。” 傅尃 《次韻和湘荃、夢蘧聯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夢,一夜西風滿地霜。”
(4).曲名。 晉 陸機 《日出東南隅行》:“丹脣含《九秋》。”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蘇轍名句,六月十三日病起走筆寄仇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