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聞請表更追表,且看黃衣換紫衣

陳容題浯溪中興頌二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容的《題浯溪中興頌二首》

全文:
銀旗金甲渡巴西,靈武城樓已萬幾。
一札祗聞元帥命,五箋合待使臣歸。
未聞請表更追表,且看黃衣換紫衣
天性非由人偽滅,何緣尚父結張妃。

陳容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黃衣

(1).黃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黃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黃服。《禮記·郊特牲》:“黃衣黃冠而祭。”參見“ 黃冠 ”。《禮記·玉藻》:“﹝君子﹞狐裘,黃衣以裼之。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論語·鄉黨》:“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 楊伯峻 註:“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顏色應該相稱。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這罩衣就叫裼衣。這裡的‘緇衣’、‘素衣’、‘黃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 晉 王嘉 《拾遺記·後漢》:“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進…… 向 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金卯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 唐 韓愈 《華山女》詩:“黃衣道士亦講説,座下寥落如明星。” 唐 白居易 《賣炭翁》詩:“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資治通鑑·唐玄宗開元元年》:“初, 太宗 定製,內侍省不置三品官,黃衣廩食,守門傳命而已。”《宋史·太祖紀一》:“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 太祖 身。”參見“ 黃袍 ”。

(2).借指僧道或宦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鹹通 中降聖之辰,二教論議,而黃衣屢奔。上小不懌,宣下令後輩新入內道場,有能折衝浮圖者,許以自薦。”《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四年》“冬,十月,戊午,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經學優深可為師法、詳閒吏理達於教化等科” 元 胡三省 註:“此所謂制舉也。時詔應天下諸色人中,不限前資、見任職官,黃衣草澤,並許應詔。”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食貨》:“ 中宗 時,黃衣乃二千員,外置千員。”

(3).用以釀酒和制醬用的蒸熟的澱粉製品在發酵過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塵。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作醬法》:“《食經》‘作麥醬法’:小麥一石,漬一宿,炊。臥之,令生黃衣。”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四·黃蒸》﹝集解﹞引 蘇恭 曰:“黃蒸,磨小麥粉拌水和成餅,麻葉裹,待上黃衣,取曬。”

紫衣

(1).紫色衣服。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二:“昔紫衣賤服,猶化 齊 風。” 元 薩都剌 《秋詞》:“清夜宮車出 建章 ,紫衣小隊兩三行。”

(2).古代公服。 春秋 戰國 時國君服用紫。 南北朝 以後,紫衣為貴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稱。見《新唐書·車服志》、《宋史·輿服志五》。《左傳·哀公十七年》:“ 良夫 乘衷甸兩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釋劍而食。大子使牽以退,數之以三罪而殺之。” 杜預 註:“紫衣,君服。三罪,紫衣、袒裘、帶劍。” 唐 韓愈 《李公墓志銘》:“天子使貴人持紫衣金魚以賜,居三年,州稱治。”

(3).借指貴官。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鬼神默護吉壤》:“ 吳塘山 ,濱臨 太湖 ,兩峰夾峙,為吾 錫 形勝之地,謂之 吳塘門 。《鈐記》有云: 吳塘 東, 吳塘 西,玉兔對金鷄,代代出紫衣。”

(4).紫色袈裟。 唐 武則天 賜僧人 法朗 等九人紫袈裟、銀魚袋,為僧人賜紫之始。 唐 鄭谷 《寄獻狄右丞》詩:“逐勝偷閒向 杜陵 ,愛僧不愛紫衣僧。” 宋 蘇軾 《答寶月大師書》之一:“累示及 瑜隆 紫衣師號,近為幹得 王詵 駙馬奏 瑜 為 海慧大師 文字,更旬日方出。”參閱《釋氏要覽上·法衣》。

陳容名句,題浯溪中興頌二首名句

詩詞推薦

未聞請表更追表,且看黃衣換紫衣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