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朱長文的《蘇學十題公堂槐》
全文:
五紀栽培後,三春長育中。
靈根蟠故國,密葉蔭儒宮。
患與般斤遠,歌宜魯藻同。
先儒垂意遠,期此出三公。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先儒
先世儒者;已去世的儒者。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先儒所傳,皆不其然。”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先儒解釋皆云:水草,圓葉細莖,隨水淺深。”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辨經》:“先儒所見,適與前人暗合,而非有所祖述。”《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道:‘……此五省讀書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書案上,香火蠟燭,供著“先儒 匡子 之神位”。’ 牛布衣 笑道:‘先生,你此言誤矣!所謂“先儒”者,乃已經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稱呼?’”
垂意
(1).注意;留意。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紀策考》:“寡人垂意聽子之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蓋聞蘭為國香,服媚彌芬;書亦國華,翫澤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宣和遺事》前集:“願陛下垂意於馭臣,遠女寵,去小人,備夷狄,以益謹天戒。”
(2).關懷,關心。《後漢書·和帝紀》:“ 孝章皇帝 崇弘鴻業,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
(3).猶喜愛。《宋史·佞幸傳·朱勔》:“ 徽宗 頗垂意花石, 京 諷 勔 語其父,密取 浙 中珍異以進。”
(4).猶言降意;曲意。《三國志·吳志·孫堅傳》:“明公親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賴於 卓 ……今明公垂意於 卓 ,不即加誅,虧損威刑,於是在矣。”《資治通鑑·漢靈帝中平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垂意,猶言降意也。”
三公
(1).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周 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一說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見《漢書·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西漢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為三公, 東漢 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見《通典·職官一》。
(3).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唐 宋 沿 東漢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但已非實職。
(4).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榮銜。見《明史·職官志一》、《清史稿·職官志一》。
(5).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 張守節 正義:“三公三星在北斗杓東,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並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變出陰陽,主佐機務。”《晉書·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朱長文名句,蘇學十題公堂槐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