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孟郊的《品松》
全文:
追悲謝靈運,不得殊常封。
縱然孔與顏,亦莫及此松。
此松天格高,聳異千萬重。
抓拏巨靈手,擘裂少室峰。
擘裂風雨獰,抓拏指爪傭。
道入難抱心,學生易墮蹤。
時時數點仙,裊裊一線龍。
霏微嵐浪際,遊戲顥興濃。
品松徒高高,雌鳴詎嗈嗈。
賞異尚可貴,賞潛誰能容。
名華非典實,翦棄徒纖茸。
刻削大雅文,所以不敢慵。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刻削
(1).雕刻。《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
(2).形容(山石或樓台)稜角分明,崢嶸峭拔。《魏書·蕭衍傳》:“大興寺塔,廣繕臺堂,昭陽到景,垂珠銜璧,崢嶸刻削。”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誌一》:“山半大石盤陀數畝,高下如刻削。”
(3).苛刻,嚴酷。《史記·秦始皇本紀》:“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舊唐書·唐臨傳》:“比來有司多行重法,敘勛必須刻削,論罪務從重科。” 平心 《論康熙帝的歷史地位》一:“ 康熙帝 比 順治 統治者更深刻地察覺到,前朝君臣的腐敗和刻削,怎樣加速了 明 政權的崩潰。”
(4).侵害;剝奪。《史記·孝景本紀》:“至 孝景 ,不復憂異姓,而 鼂錯 刻削諸侯。”《南史·恩倖傳·沉客卿》:“ 客卿 每立異端,唯以刻削百姓為事。”《資治通鑑·唐懿宗鹹通九年》:“節度使刻削軍府,刑賞失中,遂致迫逐。”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政事一》:“官司自俸廉而外,一思展拓,何一非侵漁刻削之端。”
(5).節儉。 唐 韓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監胡良公墓神道碑》:“樂為儉勤,自刻削,不乾人,以矯時弊。”
(6).剪裁;刪節。 唐 孟郊 《品松》詩:“名華非典賞,剪棄徒纖茸。刻削大雅文,所以不敢慵。”
(7).謂造語工巧,文筆峻拔。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一:“ 信道 清才,而詩刻削。”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文章宗旨》:“ 唐 之文, 韓 之雅健, 柳 之刻削,為大家。” 明 方孝孺 《答張廷璧書》:“足下之詩刻削森秀,為世俗異味,其辭信奇矣。”
大雅
(1).《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舊訓雅為正,謂詩歌之正聲。《詩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為 周 王畿內樂調。《大雅》多為 西周 王室貴族的作品,主要歌頌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績,有些詩篇也反映了 厲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亂及其統治危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公子 札 來聘……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體,其 文王 之德乎!’”後亦用以稱閎雅淳正的詩篇。 唐 李白 《古風》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自 杜甫 後,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稱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選·班固<西都賦>》:“大雅宏達,於茲為羣。” 李善 註:“大雅,謂有大雅之才者。《詩》有《大雅》,故以立稱焉。” 明 蔣燦 《題杜少陵像》詩:“大雅長往矣,遺容後代看。” 清 感惺 《斷頭台·受讞》:“那議會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學識淵博的人。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剪報一斑>拾遺附文》:“至於分類分得不倫不類,那是小子底學識不到,還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謂高尚雅正。 宋 葉適 《賀縣尉》詩:“端龐還有北人風,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詩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綿渺而藴藉。”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七:“這樣不傷大雅而又含有象徵意義的詞兒正合於一個青年人寄興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不敢
(1)
沒有膽量,沒有勇氣做某事
他不敢拒絕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眾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說話就瞪眼
(3)
謙詞,不敢當
貴姓?不敢當,姓盛。——周立波《山鄉巨變》
孟郊名句,品松名句
名句推薦
毛侯曾子有新句,鳴籟素秋相與清
吳則禮《次毛 * 曾公卷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