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且判鴻蒙,倏爾得一竅

蒲壽宬梅陽郡齋鐵庵梅花五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蒲壽宬的《梅陽郡齋鐵庵梅花五首》

全文:
孤山隱君子,搜尋入幻眇。
方且判鴻蒙,倏爾得一竅
童鶴俱不知,吟成忽自笑。
悠然脫情塵,高標立寒峭。

蒲壽宬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方且

(1).尚且;還要。《孟子·滕文公上》:“《魯頌》曰:‘戎狄是膺, 荊 舒 是懲。’ 周公 方且膺之,子是之學,亦為不善變矣。”《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君父大讐全然不理,方且揚眉袖手,高談性命,不知性命是什麼東西。”

(2).猶方將。將會;將要。《莊子·天地》:“彼且乘人而無天,方且本身而異形,方且尊知而火馳,方且為緒使,方且為物絯,方且四顧而物應,方且應眾宜,方且與物化而未始有恆。” 陸德明 釋文:“凡言方且者,言方將有所為也。”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方且排 鳳闕 以高游,開 爵園 而廣宴。”

(3).正當;正值。 元 耶律楚材 《和高善長一百韻》:“昔我知君名,方且王事忙。兵塵隔東西,忽成參與商。”

(4).方才。 宋 蘇洵 《審敵》:“天下之人,又用當時之議,因循維持,以至於今,方且以為無事。”《秦併六國平話》卷上:“ 子楚 與 呂不韋 謀,將金六百斤與守關吏,方且得脫歸 秦 。”

鴻蒙

亦作“ 鴻濛 ”。 1.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莊子·在宥》:“雲將東遊,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 成玄英 疏:“鴻蒙,元氣也。”《淮南子·道應訓》:“西窮窅冥之黨,東開鴻濛之先。”《秦併六國平話》卷上:“鴻蒙肇判,風氣始開。” 冰心 《寄小讀者》十二:“又試問鴻蒙初辟時,又哪裡有貧富貴賤?”

(2).迷漫廣大貌。《漢書·揚雄傳上》:“外則正南極海,邪界 虞淵 ,鴻濛沆茫,碣以崇山。” 顏師古 註:“鴻濛沆茫,廣大貌。” 宋 范成大 《壽櫟東齋午坐》詩:“屋角靜突兀,雲氣低鴻濛。”《紅樓夢》第一二○回:“我所居兮, 青埂 之峰;我所游兮,鴻蒙太空。”

(3).東方之野,日出之處。《淮南子·俶真訓》:“提挈天地而委萬物,以鴻濛為景柱,而浮揚乎無畛崖之際。” 高誘 註:“鴻濛,東方之野,日所出,故以為景柱。”

(4).混沌;渾噩。 唐 韓愈 《嘲鼾睡》詩之二:“鴻蒙總合雜,詭譎騁戾狠。”《吳禮部詩話》引 元 王履 詩:“半生墮落憂患界,萬事元在鴻濛間。” 清 龔自珍 《世上光陰好》詩:“靜原生智慧,愁亦破鴻濛。”

(5).指高空。 明 劉基 《通天台賦》:“矗鴻濛以建標兮,拖甘泉以為祛。”

倏爾

忽然

看起來這老賊果有妖法的;不然,如何半日上倏爾又變了?——《灌園叟晚逢仙女》

得一

(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王弼 註:“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呂氏春秋·論人》:“無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凡彼萬形,得一後成。” 高誘 註:“一,道也。天道生萬物,萬物得一乃(後)成也。”《楚辭·遠遊》:“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羨 韓眾 之得一。” 王逸 註:“喻古先聖獲道純也。”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承前王之清誨,曰天道之無親;澄得一以作鑒,恆輔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萬斯寧。”

(2).天的代稱。 唐 無名氏 《鴻慶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眾生。”

蒲壽宬名句,梅陽郡齋鐵庵梅花五首名句

詩詞推薦

方且判鴻蒙,倏爾得一竅 詩詞名句